大兴安岭的风光向来吸睛。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林区人家放归的狍子还在冰天雪地里卖萌。花开时,万丛杜鹃披瑞雪……“我们这里,摄影不需要为‘长枪短炮’烧钱,手机拍摄就足以带来视觉冲击。”被誉为林区摄影家的内蒙古森工集团阿尔山森林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金河说,林子美了,好照片随拍随得。
左手砍树右手栽树
曾有人比喻,中国的大兴安岭、南美的热带雨林,是“地球的两片肺叶”。大兴安岭横亘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出于管理方便等考虑分为两片: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和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其中,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主体功能区面积10.6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内蒙古森工集团辖区面积相当于江苏全省面积。
内蒙古自治区于1952年成立森林工业管理局。内蒙古森工集团最庞大时,下辖68个处级单位,林区面积横跨两个盟市9个旗县,形成了完备的森林工业体系。“一五”期间,大兴安岭的“大木头”产值占同期内蒙古全部工农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
林业生产大干快上的同时,林区决策者也陷入沉思。针对林区有些地方存在严重过伐、皆伐,只伐不育、重伐轻育现象,林业局确立了“边采边育、采育结合”的方针,并开始建设营林村:一个村按3000公顷规划,定居10户,每个劳动力管300公顷林子,林业局在管理等方面给予指导。“上世纪60年代,大兴安岭林区形成了‘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共识。”内蒙古森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佰山说,“为了把这一理念变成务林人的行动,我们形象地称之为左手砍树、右手栽树。”一棵棵大树出深山,一片片幼林在成长……在大兴安岭林区,随处可见百万亩人工林纪念碑。
近70年,几代务林人始终保持生态保护的战略定力,更新造林2000多万亩。如今,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陆生野生动物达375种,较2000年增加34种。森林面积由开发初期的6.63万平方公里提高到目前的8.37万平方公里,活立木总蓄积量由开发初期的6.62亿立方米提高到目前的10.33亿立方米,森林资源实现了长大于消,在祖国北疆筑起万里
绿色长城。
林区保护做加法
2015年3月31日,根河林业局万米采伐能手王铁昌和工友完成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最后一棵天然林的采伐作业,并为最后伐倒的树木系上红绸,这棵大树被永久留在原地。自2015年4月1日起,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正式挂锯停斧。实施天保工程以来,林区主动减产再减产,木材产量由工程实施前的每年425万立方米调减到110万立方米,直到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采伐。
大兴安岭林区的开发史也是一部改革发展史。从内蒙古林务总局更名为森林工业管理局,再到内蒙古森工集团,国有林区管理机构曾经8次更名,12次转换隶属关系。无论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如何变化,内蒙古森工集团始终把保护生态作为主责主业。
大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史,也是内蒙古森工集团的拼搏奉献史。如今,生态产品供给有了纵向补偿机制,国家每年下发停伐补贴、造林补贴、抚育补贴。但横向补偿机制还没有破题。比如,生态产品受益地区和生态产品供给企业尚未形成深度合作;林区道路年久失修,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依然薄弱;由事业管理恢复企业运营,产业链条延伸不足,科技含量有待提升……“面对复杂严峻形势,林区上下既要奉献,更要拼搏。”陈佰山说,“着眼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升,内蒙古森工集团于变局中开新局。”
2018年以来,内蒙古森工集团牢固树立“全员大保护”理念,实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四级管护网络责任体系,逐级落实管护责任,森林资源全部纳入管护面积,形成了覆盖全林区的以森林资源林政管理为主体、资源监督和资源监测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森林资源管护监督体系。在年度绩效考核责任书中将生态保护建设指标权重调整到55%,初步建立健全了以林地保有量、森林覆盖率、森林质量、护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等为主要指标的生态保护建设绩效考核标准。有序推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剥离,与呼伦贝尔市、兴安盟确定了“交得出、接得稳、管得好、可持续”的交接原则,分别签署移交协议。与属地政府合力改善林区基础设施,编制完成了林区公路、铁路、机场、信息通讯等规划,4611公里林区公路纳入五级交通路网规划。
目前,盯人、灭火、防虫成为内蒙古森工集团保护生态的常规动作。2018年以来,实行森林管护站、木材检查站、防火检查站“三站合一”管护模式,克服极端天气多发等诸多不利因素,高效扑救156起森林火灾,当日灭火率达到98.6%,单位受害森林面积下降至0.19‰,有力保护了重点国有林区生态安全。
共享生态红利
最新定位为“特殊功能类企业”的内蒙古森工集团在产业路径设计上遵循“因养林而养人”,通过生态产品的增值传导生态衍生品的增值。
在设计具体产业之前,内蒙古森工集团先明确养林目标,把筑牢祖国北疆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摆在重要位置,从“守、防、提、保、管”五方面守护生态底色。坚决“守”:配合属地政府落实林长制、河湖长制,巩固毁林开垦专项整治成效,守好这方碧绿、这片蔚蓝、这份纯净。严密“防”:提高森林火灾防控能力、扑救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推进构建森林草原防灭火一体化工作体系,推动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管理综合
平台建设。努力“提”:深入实施东北森林带生态保护和修复等工程,加强森林经营和木材战略储备,高质量完成科学绿化和退耕还林工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十四五”时期,森工集团计划造林绿化175万亩、森林抚育1625万亩。加大“保”: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加快建立以典型性、原真性、完整性为核心内容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提供多样化优质生态产品和公共服务。“十四五”时期,力争将21处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列入自治区重要湿地和国家重要湿地名录,湿地修复面积5000亩,退耕还湿面积9000亩,湿地保护率超过55%,重点野生动植物种数保护率达到97%。全面“管”:创新管护机制,优化调整管护布局和力量,推进落实林地、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地等保护制度。
“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方向,我们着力打造生态产品基地,努力构建木材储备、旅游康养、林业
碳汇、苗木培育、绿色食药等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森林产业体系。”内蒙古森工集团副总经理牛广忠说,目前,集团已经成立了旅游开发公司、林下产品公司和
碳汇公司。
目前,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已先后打造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3个4A级旅游景区和多个3A级旅游景区,满归、根河等9个森工公司先后入选森林康养基地名录。
每年入冬,金河森工公司的“中国冷极村”就会登上热搜,“零下58摄氏度的问候”已成为叫得响的林区旅游品牌。金河森工公司金林林场管护员程善忠和妻子将自己家改造成具有东北特色的民宿,游客经历奇寒之后回到热炕上,烫一壶老酒,品山珍美味,看大雪封山,常常乐不思归。“每年10多万元的收入,过去想都不敢想。”程善忠说,“旅游让林区火了,我才彻底明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绰尔森工公司率先为大兴安岭林区碳汇经济破冰。早在2014年,就进行VCS标准林业碳汇项目开发,2015年,举办了第二届中国绿色碳汇节。今年4月份,又实现了首宗林业碳汇项目公开挂牌转让,迄今已经实现碳汇收入419万元。“发展碳汇经济,是林区为实现‘3060’双碳目标所作的贡献。”绰尔森工公司总经理宋永利说,公司下一步计划开发
CCER碳汇造林和人工森林经营项目,结合原有的VCS项目,形成能够进入自愿减排和强制减排交易市场的完整林业碳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