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林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 不断增加林业碳汇推进林业碳汇交易

文章来源:林业局网站碳交易网2017-12-27 10:43

发展林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
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 张建龙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大问题。森林因具有重要的碳汇功能,历次联合国气候公约谈判都把林业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内容,许多国家都将发展林业作为增汇减排的重要途径。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凸显,大力发展林业已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
 
  一、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林业改革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重要指示精神
 
  林业既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又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具有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碳汇等多种功能,不仅承担着生产生态产品、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职责,而且承担着生产物质产品、保障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对林业改革发展高度重视,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赋予了林业在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中新的历史使命,为林业改革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习近平总书记对维护国家森林生态安全高度重视
 
  2016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专门研究国家森林生态安全问题。明确指出,森林关系国家生态安全,要着力推进国土绿化,着力提高森林质量,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着力建设国家公园。2014年1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国有林场、国有林区改革方案时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是国家、民族最大的生存资本,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关系生存安全、淡水安全、国土安全、物种安全、气候安全和国家外交大局,必须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为子孙后代留下美丽家园,让历史的春秋之笔为当代中国人留下正能量的记录。他还多次强调,森林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顶层,拯救地球首先要从拯救森林开始。
 
  (二)习近平总书记对林业建设高度重视
 
  他深刻指出,林业建设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发展林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林业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2013年11月,他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就《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做说明时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2014年1月,他在内蒙古阿尔山林业局视察时指出,历史有它的阶段性,当时砍木头是为国家做贡献,现在种树看林子也是为国家做贡献;发展经济、搞活经济不能以破坏生态和环境为代价。
 
  (三)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土绿化高度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每年坚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为适龄公民参与义务植树活动树立了榜样、做出了表率。每年参加义务植树时,都对造林绿化工作做出重要指示。他深刻指出,我国总体上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植树造林,改善生态,任重而道远。植树造林是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重要途径,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造林绿化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要坚持全国动员、全民动手植树造林,努力把建设美丽中国化为人民自觉行动。要充分发挥全民绿化的制度优势,因地制宜,科学种植,加大人工造林力度,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增强生态功能,保护好每一寸绿色。要发扬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精神,多种树、种好树、管好树,让大地山川绿起来,让人民群众生活环境美起来。
 
  (四)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保护高度重视
 
  早在福建宁德工作时,他就指出,森林是水库、钱库和粮库。在浙江工作时,他反复强调,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几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祁连山、秦岭南麓、青海木里、新疆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等地破坏生态、违规建别墅、毁林采石采矿的行为做出重要批示,要求严肃查处整改,坚决抓住不放,一抓到底,不彻底解决绝不松手。他深刻指出,我国生态环境矛盾有一个历史积累过程,不是一天变坏的,但不能在我们手里变得越来越坏,共产党人应该有这样的胸怀和意志。他多次强调,一定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要把全国的天然林都保护起来,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严守生态红线,依法严格保护森林。2016年5月,他在黑龙江伊春考察时指出,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我国生态资源总体不占优势,对现有生态资源保护具有战略意义;国有重点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后,要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思路,摸索接续产业发展路子。
 
  (五)习近平总书记对湿地保护高度重视
 
  2016年11月,习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他深刻指出,建立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加强海岸线保护与利用,事关国家生态安全。要实行湿地面积总量管理,严格湿地用途监管,推进退化湿地修复,增强湿地生态功能,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他还多次深入长江沿线、云南洱海等地视察,明确指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
 
  (六)习近平总书记对林业应对气候变化高度重视
 
  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巴黎气候大会上,将增加森林碳汇作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三大目标之一,并向国际社会庄严承诺:到2030年我国森林蓄积量要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他深刻指出: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要着力推进国土绿化、建设美丽中国,要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等多边合作机制,互助合作开展造林绿化,共同改善环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生态挑战。2017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和访问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时反复强调,《巴黎协定》符合全球发展大方向,成果来之不易,应该共同坚守,不能轻言放弃;中国将继续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百分之百承担自己的义务。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包括维护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与独特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如此重视林业,把林业摆到如此重要的战略位置,源于对森林、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极端重要性和林业多种功能的深刻认识,源于对建设生态文明、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担当和坚定决心。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大战略思想,对于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林业、了解林业,更深刻地看待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更自觉地做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充分认识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地位作用
 
  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固定在森林植被和土壤中,具有重要的碳汇功能;二是毁林和森林退化,会导致大部分贮存在森林和土壤中的有机碳逐步分解释放到大气中,成为大气中二氧化碳的重要来源。发挥林业的增汇减排功能,关键是增强林业的四个功能。第一,吸收功能。研究表明:林木通过光合作用,每生长1立方米,森林平均约吸收1.83吨二氧化碳,放出1.62吨氧气。据测算,河北塞罕坝林场森林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74.7万吨,释放氧气54.5万吨。不仅为京津地区阻挡了沙源、涵养了水源,而且建起了一个巨大的储碳库。开展植树造林,加强森林保护,提高森林蓄积,是增强森林吸碳功能的主要途径。第二,存储功能。森林以其巨大的生物量储存了大量的碳。森林被公认为最有效的生物固碳方式和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单位面积储碳量是农田的2.5倍。同时,湿地也具有强大的固碳功能。据测算,我国沼泽湿地碳储量达47亿吨,仅若尔盖湿地储存的泥炭就高达19亿吨,平均每公顷碳储量约4130吨。破坏1公顷若尔盖那样的湿地,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可达1.5万吨。恢复和保护湿地也是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内容。第三,替代功能。木材部分替代能源密集型材料,不但可增加碳储存,还可减少因使用化石能源生产原材料所产生的碳排放专家研究指出,用1立方米木材替代等量的水泥、砖材料,约可减排0.8吨二氧化碳。同时,增加林业生物质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比例,可为减缓气候变化做出积极贡献。第四,适应功能。面对气候变化,森林生态系统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森林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增强,又会提高森林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正因为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有着特殊作用,所以森林的作用备受重视,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目前,通过森林间接减排已经纳入国际规则,成为国际社会的通行做法。
 
  1997年,《京都议定书》对发达国家缔约方提出了量化减排措施,其中一条重要措施就是“造林、再造林、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2007年,将发展中国家减少毁林和增加森林碳汇纳入《巴厘行动计划》。2009年,《哥本哈根协议》要求必须通过建立包括减少发展中国家毁林、森林退化排放,以及通过保护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以及增加碳汇行动在内的激励政策和机制,促使发展中国家尽快采取行动。2010年,坎昆会议通过两个林业决定。坎昆协议明确,要对核算出来的森林管理活动产生的碳汇用于抵消工业、能源排放的总量设定一个上限。2013年,华沙气候大会达成了通过森林保护、森林可持续管理、增加森林面积而增加碳汇的行动(REDD+行动),明确为发展中国家实施减少毁林排放、减少森林退化排放、保护森林碳储量、森林可持续经营、提高森林碳储量等5项具体行动,提供激励机制。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达成的《巴黎协定》单设森林相关条款,确定了2020年后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框架性安排,特别是将从2018年开始,对各国提出的目标进展情况进行预评估。
 
  总之,应对气候变化涉及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生存发展空间,既是生态问题,也是政治、外交、社会和经济问题,归根结底是排放空间和发展权之争,是国家核心利益的较量。当前,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短期之内技术升级难以实现更多减排目标的情况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林业作为重要手段,通过积极发展和保护森林,提高本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抵减工业能源排放,争取国家排放空间,维护国家发展权益。这既是国际社会的大势所趋,也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三、我国林业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五年来,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国家林业局制定实施了《林业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2016—2020年)》和《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要点》,通过大力造林、科学经营、严格保护,森林资源稳定增长,我国林业增汇减排能力稳步提升,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加快国土绿化,增加碳汇总量。深入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不断加大造林绿化力度,全国森林资源总量不断增加,在维护森林生态安全的同时,有效地增加了森林碳汇。重点实施了新一轮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等生态修复工程,加快国家储备林建设,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充分调动各种社会主体造林绿化,全国年均新增造林面积近9000万亩,国土绿化成果不断扩大。
 
  二是改善森林质量,提升储碳能力。坚持一手抓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一手抓森林经营,提高森林质量,不断提高单位面积森林的储碳能力。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造管并举、量质并重的原则,大力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印发了《全国森林经营规划(2016—2050年)》,每年完成森林抚育1.2亿亩。编制了《全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规划》,启动了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实施了一批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着力抓好退化林修复,林分结构明显优化,全国森林蓄积量达151.37亿立方米,每公顷森林蓄积量达89.79立方米,储碳能力明显提升。
 
  三是加强资源保护,减少林业碳排放。通过划定并严守林地和森林、湿地、物种、沙区植被四条生态红线,努力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稳定性,有效促进了林业减排。坚持全面保护森林资源,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严格实行林地用途管制和林木采伐限额,严厉打击毁林开垦、非法侵占林地、乱砍滥伐林木等违法行为,有效减少了对森林资源的消耗和破坏。坚持全面保护湿地资源,初步形成了以湿地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为主体的湿地保护体系,全国现有的8.04亿亩湿地全部纳入保护范围。坚持全面维护生物多样性,林业管理的自然保护区2301处,面积达18.8亿亩,有效保护了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和典型生态系统,防止了生态系统和森林资源退化。
 
  四是严防森林火灾,减少资源损失。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扑救、积极消防”的方针,着力强化责任落实,努力提高防扑火能力,严密防范发生森林火灾。2012年以来,全国森林火灾受害率稳定控制在1‰以下,年均发生森林火灾3150起,受害森林面积1.3万公顷,仅为前10年均值的1/3和1/10,极大地减少了碳排放。专家估算,我国每年通过森林火灾防控,可减少碳排放5000万吨;近年来,东南亚、南美等国家因森林火灾造成的碳排放占其排放总量的15%。
 
  五是增进绿色惠民,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坚持以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发展森林培育、木本粮油、林下经济、种苗花卉等绿色富民产业,在不增加森林资源消耗的同时,保障了绿色优质林产品供给。坚持开展森林城市、森林小镇、森林村庄建设,深入推进森林公园、郊野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建设,努力增加生态产品供给,让群众更便捷地享受绿色生活,增强他们爱护森林、保护生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共有200多个城市加入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当中,118个城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26个省份开展了省级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城市森林资源和林业碳汇明显增加。
 
  六是加强保障措施,提升应对能力。国家林业局成立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和1个国家级、4个区域级碳汇计量监测中心,并督导各省区市相继成立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倡议并设立了“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被国际社会誉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森林方案。成立了国内第一家以增汇减排、应对气候变化为主要目标的中国绿色碳汇基金,累计募集资金6.2亿元。出台了《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要点》《林业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每年都发布《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白皮书。积极探索林业碳汇交易,已启动的广东、湖北等7省市碳交易试点将森林碳汇交易列入其中,目前正履行项目备案和交易程序的林业碳汇项目近100个。
 
  七是开展国际合作,积极参与谈判。广泛开展中美、中德、中英、中韩等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务实合作,提出了中美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框架,并纳入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成果清单。完成了中德低碳土地利用项目合作,相关成果已在安徽、湖南、福建等省地推广。积极推荐中国林业专家参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评估报告编写,为争取国际话语权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森林资源持续快速增长,森林碳汇能力稳步提升,为应对气候变化、拓展发展空间、建设生态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际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赢得了广泛赞誉。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全球森林评估报告指出,在全球森林资源继续呈减少趋势的情况下,亚太地区森林面积出现了净增长,其中中国森林资源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其他地区的森林高采伐率。
 
  四、我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思路对策
 
  总的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维护国家森林生态安全为主攻方向,全面加快林业现代化建设,不断提升生态产品和林产品供给能力,为建设生态文明、增进民生福祉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一)不断增加林业碳汇
 
  森林资源是储存碳汇的物质基础。目前,我国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蓄积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7。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严重制约着林业碳汇功能的充分发挥。我们将继续组织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扎实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体系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统筹做好部门绿化和城乡绿化,积极开展碳汇造林,扩大森林面积,增加森林碳汇。大力开展森林抚育,加强森林经营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森林经营管理水平,促进森林结构不断优化、质量继续提升、固碳能力明显增强。
 
  (二)努力减少林业排放
 
  增加森林碳汇,既要通过造林做好加法,也要切实做好减法,防止森林碳汇损失。我们将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坚决遏制林地流失势头,科学确定林木采伐限额,改进林木采伐方式,严厉打击滥采乱伐行为,减少因林地流失、森林退化增加的碳排放。完善森林火灾预警与响应机制,提升森林火灾监测、火源管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减少火灾导致的碳排放。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强化监测预警、检疫御灾和防灾减灾,减少有害生物灾害造成的毁林。加强科技创新,依靠科技进步,提升林业生态保护与修复水平和林业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三)加强湿地保护修复
 
  湿地在植物生长、促淤造陆等生态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无机碳和有机碳,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实施湖泊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制止继续围垦占用湖泊湿地的行为,对有条件恢复的湖泊湿地要退耕还湖还湿。根据这一重要指示精神,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将所有湿地纳入保护范围,严格实施湿地用途管制、湿地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全面保护自然湿地,禁止任何破坏湿地的开发行为。对退化的沼泽、河流、湖泊、滨海湿地进行综合治理,提升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推进湿地保护立法,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建设,健全湿地保护网络体系,完善湿地保护补助政策和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提升湿地保护水平。
 
  (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
 
  林业是规模庞大的绿色经济体,生产的产品可降解、可回收、可循环利用,在发展低碳经济中具有巨大潜力和广阔市场。我们将依托丰富的林地、物种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木本粮油、生物质能源、生态旅游等绿色富民产业,为扩大社会就业、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市场供给发挥更大的作用,让人民享受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和绿色林产品。同时,积极推进木竹工业“节能、降耗、减排”和木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改善和拓展木竹使用性能,提高木竹综合利用率,健全木竹林产品回收利用机制,增强木竹产品的储碳能力。
 
  (五)加强碳汇计量监测
 
  加强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基础设施建设,出台森林、湿地、采伐木质林产品固碳测算技术规范,建成全国统一的、符合国际规则和国内实际的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加强全国和区域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和能力建设,进一步规范林业碳汇计量监测单位管理,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做好第三次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信息通报林业碳汇清单编制,抓好温室气体排放林业指标基础统计、森林增长及其增汇能力考核工作。
 
  (六)推进林业碳汇交易
 
  积极参与国家碳交易相关制度顶层设计,探索建立林业碳汇交易制度,充分发挥林业碳汇抵减排放的作用。抓好《国家林业局关于推进林业碳汇交易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组织开展林业碳排放配额制度研究,探索通过配额管理,推进林业融入国家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积极推进林业增汇减排项目试点,鼓励通过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机制开展林业碳汇项目交易。
 
  (七)增进国际交流合作
 
  按照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谈判工作统一部署,积极参与林业议题谈判,在减缓、适应、资金和核算规则等方面加强研究。深度参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相关评估报告和技术指南的研究制定,反映我国林业最新科研进展。密切关注气候变化有关国际进程,积极推进“通过森林保护、森林可持续管理、增加森林面积而增加森林碳汇”项目试点。加强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双边、多边技术交流,推动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走出去,引进来”,努力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生态安全贡献力量。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国家发改委 环境保护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主办单位:中科华碳(北京)信息技术研究院&易碳家期刊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十区22楼三层 联系电话:010-51668250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1044150号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