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和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中,都包含了增加森林蓄积量这一综合反映林业工作成果的目标。而我国森林蓄积量实际上2013年已经超额完成了2020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的目标任务。”在近日由中国林学会主办的2017现代林业发展高层
论坛上,全国政协人资环委副主任、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表示,目前应对气候变化谈判各方关注的重点正从过去的能源、工业系统和城市交通、建筑转向林业、土地利用和农业等问题。
据了解,2016年,我国碳强度较2005年下降43%,已经超额完成了到2020年碳强度下降40%~45%的目标任务。这其中,我国林业每年大约形成5亿吨~6亿吨的
碳汇,为落实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做出了贡献。
我国森林资源增长快且多
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介绍说,当前,全国森林面积达31.2亿亩,森林覆盖率达21.66%,森林蓄积量达151.37亿立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6.4%。我国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最多的国家,生态状况逐步好转,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明显提升。
“2017年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预计突破7万亿元,林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共落实生态护林员28.8万人,带动108万人精准脱贫,林业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作用日益凸显。”张建龙表示,应在坚持
绿色惠民、
绿色富民的同时,全面加强生态保护,果断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
据了解,国家林业局出台了《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加强了野生动植物保护,形成了全面保护天然林、全面保护湿地、全面保护沙区植被、全面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新格局,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实现森林覆盖率目标仍需努力
“尽管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森林覆盖率稳步增长,但我国仍然是一个少林缺绿的国家,森林覆盖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低近10个百分点,而且分布不平衡。要实现森林覆盖率到2020年达到23%的发展目标,任务还相当艰巨。”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林学会理事长赵树丛表示,在全国剩下的宜林地中,大多分布在华北、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或南方岩溶区域,绿化条件十分困难,造林绿化的难度越来越大,推进国土绿化必须认真研究空间格局问题。
同时,森林质量总体不高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据赵树丛介绍,我国现有森林中幼林比例高达65%,过密过疏和近、成、过熟林占36%。每公顷蓄积量89.79立方米,不到发达国家的1/4。每公顷森林年生态服务价值仅相当于德国、日本的40%。
林业现代化建设水平需提升
根据目标,到2030年我国森林蓄积量要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赵树丛认为,应在如何统筹国土绿化空间格局、全面提升森林质量、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自然资源转型升级、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应用、林业生物质能源开发等方面给予重视,全面提升林业现代化建设水平。
赵树丛表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从2018年起,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由
试点阶段进入全面推开阶段,这标志着一项全新的、经常性的审计制度正式建立。
“要积极探索森林资源价值核算的理论框架和技术方法,推动森林价值纳入国家规划和核算体系,充分体现资源和环境的价值。”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