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海洋碳汇资源势在必行

文章来源:中国气象局2016-04-05 13:24

    在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承诺我国碳排放将于2030年达峰值,我国在气候变化国际舞台上走向引领的地位。在全国人大十二届四次会议审议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明确提出今后五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要下降18%。面临这一形势,增加碳汇就成为必然。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焦念志看来,除陆地碳汇(尤其森林碳汇)外,海洋碳汇潜力巨大,储碳时间长久,要率先建立海洋碳汇的评估标准和方法体系,将海洋碳汇纳入碳排放交易市场试点,加速海洋碳汇这一重要“减排”资源的开发。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开发海洋碳汇势在必行
 
  低碳减排是应对由于二氧化碳过度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重要举措。中国作为世界二氧化碳排放国,减排压力巨大。当前在面临国家经济下行和节能减排双重压力下,亟需调结构,补短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不能一味地单纯减排。应结合国情,考虑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新能源,并从根本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焦念志表示。
 
  在发展低碳经济、强调节能减排的同时,努力探求增汇途径。“事实上,增汇其实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减排’。”焦念志表示。目前,林业碳汇在我国已有所建树,并已纳入碳排放市场交易试点,这一举措推动了创造青山绿水的公众参与热情,将有利于防治水土流失与沙漠化等灾害,不断改善土地、空气质量和居住环境。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储碳量是陆地的20倍、大气的50倍。人类活动释放的二氧化碳约1/3被海洋吸收。“我国是世界海洋大国,管辖的海洋国土面积相当于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海洋理应在国家减排增汇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焦念志说。
 
  据焦念志介绍,我国在海洋碳汇研究领域处于国际前沿,并已探索出了陆海统筹海洋增汇的新途径。同时,我国作为海水养殖大国,通过养殖模式合理布局,发展碳汇渔业,如大力开发以海藻养殖为主题的生态牧场建设等渔业增汇模式都可在改善近海生态环境质量。尤其是,看不见的微型生物在广大的海水环境有着巨大的增汇潜力。
 
  众所周知,海洋是气候的重要调节器。焦念志说:“开发海洋碳汇不仅是海洋低碳经济的关键所在,也必将成为国际海洋强国的必争之地和经济增长点,更有助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不仅在我国,海上丝绸之路沿岸国家大多为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也同样面临节能减排压力和环境问题的困扰,将海洋碳汇研发拓展到这些国家,发挥我国在海洋碳汇开发的优势和主导地位,不但有利于对方解决难题,还可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建立海洋碳汇评估标准和方法体系迫在眉睫
 
  近年来,国际上对海洋碳汇的重视程度和研发势头表明,海洋碳汇必将纳入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成为一个涉及国际权益的热点领域
  “然而目前,对于海洋碳汇的评估方法或标准还是国际空白,一旦国际标准建立起来,将为海洋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焦念志说。“我国作为世界海洋大国,若能率先研发制定海洋碳汇标准并开展海洋碳汇交易试点,必将有利于我国占得先机和把握未来竞争的主动权。”
 
  海洋碳汇涉及海洋沉积物碳汇、海草床碳汇、渔业碳汇等多个方面。焦念志表示,在科学了解海洋固碳、储碳的过程机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方面或行业研发制定有关的评估方法或技术规范,如建立海洋碳固定或储存的模型和参数、建立国家海洋碳汇计量监测体系框架、建立海洋碳汇数据库等,从而确定针对海洋碳汇的不同方面开发制定海洋碳汇项目方法学,为开展海洋碳汇自愿交易提供技术规范。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就算国际标准尚未建立,我们也可以建立海洋碳汇示范区并支撑生态补偿机制。”焦念志说。“有必要选择典型近海区域建立海洋碳汇示范区,实施海洋碳汇示范工程。”焦念志说,如选择合适海区实施“减少陆源排放,增加近海碳汇”生态工程,不仅利于增加碳汇,同时可改善近海环境质量, 通过生态补偿机制弥补减排可能带来的损失,使企业和公众自觉、自愿地加入到低碳经济活动中来。
 
  同时,“要探索海洋碳汇交易制度和建立海洋碳汇交易试点,强化海洋生态环境资源管理”,焦念志说。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一定要结合我国国情和国际国内交易规则,及时开展海洋碳汇交易试点,进行海洋碳汇交易示范,对于推动低碳经济、保持可持续发展非常必要。
 
  气象可为开发海洋碳汇加把劲儿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保问题日益凸显,社会公众对于导致全球变暖的重要因素之一——二氧化碳已经不再陌生,而学术界也一直在开展有关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相关研究。如何增强海洋系统的碳汇能力,对于调节气候变化、缓解环境危机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开发海洋碳汇,气象、海洋、环保等部门应参与其中。”焦念志说,“气象部门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应当发挥其数据监测、大气动力学研究等方面的优势,为我国海洋碳汇建设加把劲儿。”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国际上关于碳排放问题的争论升级,当前我国亟须推进与之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工作。焦念志表示,气象部门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有着天然优势,开发海洋碳汇离不开气象部门的支持。同时,在观测方面,气象部门和海洋部门建立了多个观测站,科学家将进一步了解海洋碳汇的机制机理,了解气象因素对海洋碳汇的影响。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今年1月5日,国家发改委、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联合印发了《海洋气象发展规划(2016年~2025年)》,明确了全国海洋气象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规划布局和主要任务,对气象、海洋等部门建立共建共享协作机制做了安排。这无疑增强了我国开发海洋碳汇资源的能力,提高了我国海洋气象发展的水平。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国家发改委 环境保护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主办单位:中科华碳(北京)信息技术研究院&易碳家期刊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十区22楼三层 联系电话:010-51668250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1044150号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