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部门希望通过林业碳汇市场实现森林生态价值的补偿,国内工业企业希望通过捐资造林获得碳汇以实现社会口碑和低成本的碳减排双重收益。那么在近期各种条件尚未成熟的背景下,这些愿望的达成还有没有出路?随着我国每年8000多万亩造林进程的推进,再过几年我们将没有新的土地用于造林。一旦我国开始承担减排义务,我们发现低成本的碳汇都做了无偿贡献又该如何?怎样在现阶段把低成本的碳汇拿到我国企业手里?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现阶段,林业碳汇依然可以为国内企业提供一个减排的缓冲期。2010年8月31日,国务院批准的中国第一个应对气候变化为主要目标的全国公募基金会--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成立,其模式就是企业捐资到该基金会,由碳汇基金会组织开展碳汇造林项目,然后进行碳汇计量和监测 ,并在网上公示,为企业提供相应凭证。企业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参与公益事业的良好口碑,更重要的是,这种造林方式符合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标准,所产生的碳汇具备了今后进入市场交易的潜质,有可能抵减未来的排放量,这就具备了林业碳汇交易的雏形。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对于现阶段希望捐资开展营造碳汇林项目的企业,国家林业局相关部门给出的建议是,要尽量参与以由具有相关资格资质的部门为主导的营造碳汇林项目,如捐资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对于自主开展的林业碳汇项目,一定要先找到购买者,二是要考虑以销售碳汇为目标的造林是否能达到经济平衡 ?同时,所开展的造林项目,一定要按照碳汇造林的相关规定,请有资质的单位开展碳汇监测计量,还要通过认证、注册,这样的造林才是碳汇林 ,才有可能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完)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