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承担的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森林增汇技术、碳计量与碳贸易市场机制研究”通过了国家林业局科技司在北京组织的项目验收。
验收委员会由来自四川省林科院、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国家林业局等单位的9位专家组成。会议由国家林业局科技司副司长李兴主持。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验收委员会在听取项目汇报、审核资料、质疑评议后,认为项目计划目标明确,内容设置科学,组织管理规范,经费使用合理,全面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各项考核指标。验收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我国森林资源类型多样,森林经营管理技术体系分异较大。虽然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具有充分的认识,但有关森林增汇和经营管理技术、森林碳汇计量和监测方法以及林业碳贸易方面的专题研究非常缺乏,是发展固碳林业急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为建立我国森林固碳增汇经营管理技术体系,构建基于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的森林碳汇计量技术方法体系以及林业碳贸易市场机制与政策等关键技术问题,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等组成的研究团队,经过三年多的系统研究和科技攻关,提出了南亚热带典型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增汇减排技术,筛选出提高固碳能力强的优良树种6个,提出了各主要森林类型的增加植被与土壤碳储量、减少碳排放的经营措施。建立了南亚热带针叶人工林减排增汇综合技术集成示范基地20公顷。评价了不同树种、不同混交模式、针叶人工纯林改造、土壤固碳增汇和温室气体排放以及造林措施和整地方式等对人工林碳汇和发展潜力的影响。研究成果提出的造林再造林固碳增汇技术可用于我国南方地区和推广,以及西南和西北地区退化植被恢复和重建,将产生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多种技术模式将极大地促进我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经营管理水平,林业固碳新产品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林区职工和林农的收入,带动林业传统生产方式的转变,促进我国碳汇林业的健康发展。有关研究结论和技术推广应用将直接服务于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活动当中,提高我国在有关国际活动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完)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