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国森林碳汇服务市场的潜力

文章来源:中国碳排放交易网碳交易网2014-07-08 11:47

根据现有规定,CDM项目的实施需要合作双方国家政府部门的认可和保证,包括国家CDM项目活动运行规则和程序的确定、项目的审核批准,以及邀请经公约缔约方大会指定的独立经营实体对CDM项目进行合格性认定和减排量核实、证明等。因此,一个国家只有政治、经济环境稳定,才能够保证其CDM项目相关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而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特别是森林生长周期长,森林碳汇市场的顺利交易必须要有稳定的政策作保障。与其他亚洲国家相比,中国政治、经济环境稳定,具有实施CDM项目所需的稳定、可靠的社会制度保障。森林资源的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模式也使在中国开展林业碳汇项目具有一定的竞争力。目前,中国的森林资源和林地所有制形式相对单一,主要为国有和集体所有两种形式,具有强有力和稳定的行政管理机构进行宏观调控和具体操作,便于实施规模造林、统一经营,减少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交易成本和风险,因此,对碳汇项目的开展更具竞争力。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中国森林表现为大气碳净吸收汇,森林发展空间大且固碳能力增长潜力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学家对中国森林碳吸收情况进行了比较精确的计算,结果表明,中国森林表现为大气碳的净吸收汇首先,
109 第7期何 英等:中国森林碳汇交易市场现状与潜力1949—1998年中国生态治理活动与碳储量中国发展森林的空间很大。第五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中国目前的森林覆盖率为18·21%。到2010年,中国将新增森林面积3 668万hm2,森林覆盖率达20·3%。到2020年,新增森林面积2 960万hm2,森林覆盖率达23·4%。到2050年,新增森林面积4 696万hm2,森林覆盖率达28%以上。其次,中国目前实施的六大林业工程生态活动主要是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飞播造林,这3种活动对大气碳储量的贡献最大。再次,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高速增长期,对木材及其他林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只有大规模增加森林资源,才能满足木材需求。中国现有森林蓄积量、林木生长率、林分生产力等都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且通过加大控制毁林力度,适当增加木材使用量以及通过一定技术措施,延长木材使用寿命等,都会增加中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国森林的整体固碳能力。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开展碳汇项目实现减排,既经济,又能吸引融资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首先,减少排放源是要减少能源和工业生产,或者进行技术改造以减少排放,这都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阻力很大。而造林和再造林等措施增加吸收CO2的汇则便宜得多,后者大约是前者的1/30。由于劳动力成本低,在中国开展碳汇项目,在成本方面具备一定优势。其次,根据《京都议定书》中对碳汇项目实施要求,项目活动的资金和技术必须是额外于官方发展援助(ODA)和参与国政府计划
的,因此对中国的林业发展而言,这是资金供给的一个补充,也是技术引进的一种途径。在项目推进的技术方面,中国经过过去20多年的造林活动,目前可供造林的土地多为立地条件较差的土地,特别是中国华北和西北的干旱和半干旱区、西南的干旱和干热河谷区以及石质山区,存在造林投资和技术瓶颈。因此需要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再次是国际社会已经于2002年由世界银行通过一些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筹资建立了“生物碳基金”,它允许造林和再造林项目申请者分阶段对项目进行准备和申报,以降低风险,这都能调动中国造林者的积极性。总之,同其他国家相比,在中国实施碳汇项目是具有一定优势的,中国森林碳汇服务市场具有较大的潜力。(完)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