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造林是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的最有效途径

文章来源:未知碳交易网2013-04-03 12:30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问题受到全球广泛的关注,也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森林作为全球碳循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减缓二氧化碳排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森林植物能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就叫做森林碳汇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陆地生物圈的主体,也是陆地表面最大的"碳储库"和最经济的“碳吸器”。研究表明,单位面积森林储存的碳是农田的20-100倍。据估算,全球森林及其土壤和湿地的碳储量为12000多亿吨。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占全球陆地碳库总储量的77%,全球森林生态系统总碳量估计为6380亿吨,超过了大气中的碳量。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森林每年生长1立方米蓄积,约能吸收1.83吨二氧化碳。用1立方米木材替代等量的水泥、砖等材料,约可减排0.8吨二氧化碳。一辆汽车一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只需要14亩人工林就能吸收。近20年我国森林共净化吸收约4.5亿吨碳,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工业二氧化碳年均排放量的一半。目前,我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达到78.11亿吨。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森林碳汇已成为目前世界上最为经济的“碳吸收”手段。一系列研究表明,提高化石能源利用效率以减少碳排放成本为100美元/吨,能源生产中限制碳排放的成本为25~120美元/吨,而通过植树造林所增加的碳汇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一般在10美元/吨以下。这说明,与工业减排相比,森林固碳间接减排具有投资少、代价低、综合效益大等优点。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我国高度重视林业建设,2009年12月,胡锦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强调,我国到2020年要在2005年基础上增加森林面积4000万公顷和森林蓄积量13亿立方米。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福建省位于祖国东南沿海,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土壤肥沃,具有发展林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山多林多是福建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山地面积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80%,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全省林业用地面积914.81万公顷,有林地面积766.6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3.10%,居全国第一;活立木蓄积量5.32亿立方米,其中天然乔木林面积为326.21万公顷,蓄积为2.88亿立方米;人工乔木林面积239.84万公顷,人工林蓄积量居全国首位、达1.96亿立方米。丰富的森林资源,使我省拥有了巨大的碳汇潜力,将为全国实现“双增”目标作出重大贡献。若按照森林植被年净碳汇量、凋落物年净碳汇量以及土壤年净碳汇量三个部分计算,我省森林资源的年净碳汇总量为1.16亿吨。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植树造林是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的最有效途径,对森林碳汇具有明显的正向效应。目前,我国不断加快植树造林步伐,通过出台造林补贴政策等措施,提高全社会造林绿化的积极性。

内-容-来-自;中_国_碳_0排放¥交-易=网 t an pa i fa ng . c om

   福建省在森林覆盖率较高的情况下,仍在开展“大造林”活动和“四绿”工程建设,加大造林绿化力度,探索发展碳汇林业,加快培育森林资源,强化森林抚育和保护,提升森林资源质量,增加森林碳汇功能。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 om

   发展林业已成为保障生态安全、促进低碳发展、实现低碳生活的必然选择。(作者系福建农林大学教授)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对于中心机房和基站上已不使用的设备进行认真梳理,对于明确已不使用但还在耗电的设备,按照系统维护流程尽快完成设备下电工作;对于还有使用价值的设备,例如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配套设备等,尽量利旧,降低采购成本。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面对逐渐增多的设备能耗,中国联通也非常重视创新节能技术的应用。为减少基站、IDC、机房和网络四方面的设备能耗,2012年中国联通重点推出了六类节能技术,投资数亿元(人民币,下同),对264个具体项目进行有序推进。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例如重庆分公司加大室外一体化基站的建设力度,选用温度适应范围广的室外型通信设备。2011年,实施200个室外一体化基站,节省建设投资600万元,建成后每年节约用电180万度,每年节约用电成本160万元。加之前期建成投入运行的室外型基站,累计每年可节约用电550万度,节约电费500万元。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 an g.com

六大方式促进IDC节能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中国联通一直高度重视IDC的绿色建设,并且还发布了《绿色IDC技术规范V1.0》。与此同时,各省分公司在中国联通集团统一组织下,根据机房实际条件,采取各种技术手段对IDC机房的节能改造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并取得了很好的节能成效。近年来,中国联通各地方公司开展了较多IDC绿色节能技术试点,形成六个很有成效的方式。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第一,使用节电器。具体技术手段是在IDC机房服务器配电柜断路器二次端上,UPS前端安装使用节电器,按综合电流下降和单位时间内有功功率的下降因素来分析,该方式可实现节电率为12%。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第二,改变送风方式及冷热区调整。具体技术手段是送风方式的改变主要是由上送风方式改造成下送风方式、实施冷热通道分区等、空调的替换主要是由水冷空调替换普通工业风冷空调等。从节能效果看,空调综合节电效益达到20%以上。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第三,采用隔离性的热交换器。该系统又叫柜式换热系统,特点就是对中小型机房比较合适,因为这种中间换热的芯体大,换热量时占用空间比较大,体积也很庞大。一些大型的数据机房因为空滤密度高,设备安装紧凑,适合采用热管综合节能系统。从节能效果看,IDC采用该等方式,在中小型IDC中,空调综合节电效益达到40%以上,最高达55%。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第四,使用空调机冷凝器自动雾化节能技术。这种技术对水的要求较高,节能效果明显,而且耗水量并不是很高。从节能效果看,经过测算,平均节能率在10%到20%。试验项目总的节能率达到18%,耗水90万立方米/吨。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 放_交-易^网^t an pa i fang . c om

第五,谐波整治。IDC改造后的配电系统不仅提高了功率因数,还减少了交流母线总电流,降低了变压器及线路的损耗,延长了变压器的使用寿命,预计每年可节约电费100万元。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第六,高密度集装箱式整体机房。该方案包括制冷系统的节能、绿色IT设备和供电系统的节能的节能三种模式,由湖北分公司开展试点,节能效果显著。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排.放_交^易=网 t a n pa ifa ng .c om

积极实施共建共享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经过长时间节能减排工作的总结和归纳,共建共享也成为运营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中国联通也积极推进共建共享,通过宣贯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管理办法,开展共建共享统计管理培训,推动各省公司落实共建共享管理台账,梳理共建共享内部配合流程及外部沟通流程,建立共建共享结算分析制度等各方面的细致工作,不断强化共建共享细节管理,提高共建共享工作规范化水平,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

內.容.來.自: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t a npai fa ng.com

近年来,中国联通全面完成工业和信息化部、国资委2011年共建共享工作考核指标,铁塔共建率达到72%,共享率达到88%;杆路共建率达到57%,共享率达到89%。此外,通过共建共享,推进青藏线、中印光缆、京沪线等重大项目的建设进度和建设效果。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中国联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2013年,中国联通的节能减排管理委员会和节能减排管理办公室将更加紧密配合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国家发改委 环境保护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主办单位:中科华碳(北京)信息技术研究院&易碳家期刊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十区22楼三层 联系电话:010-51668250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1044150号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