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阱:林业碳汇可在国际碳市场高价出售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真相:碳汇收益尚不能抵消造林成本
目前,国际碳交易市场容量庞大。据世界银行发布的信息:2009年全球碳市场交易量约87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交易额1437亿美元。但成交项目大都是减少排放的工业项目,而森林等吸收二氧化碳、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的碳汇项目则十分有限。如2008年全球森林碳汇交易量只有530万吨,交易额3710万美元,分别只占全球碳交易总量和总额的0.1%和0.03%。所以,碳市场并不等于碳汇市场,碳汇只是碳市场中的一种产品,而且所占比例很小。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_碳0排0放^交-易=网 ta n pa i fa ng . co m
国家CDM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月,我国政府已批准并得到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注册的CDM项目有1200多个,但只有3个林业碳汇项目。其中,由国家林业局主持实施的中国广西珠江流域治理再造林项目,2006年开始在广西苍梧、环江县营造4000公顷人工林,世界银行生物碳基金计划支付200万美元,购买约48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相当于每吨4.35美元。而2009年的四川西北部退化土地的造林再造林项目,也是仅以每吨6.5美元的价格出售2万吨碳汇。而在当时的国际碳市场,工业减排项目的价格已经超过每吨20美元。
蒋有绪指出,中国的森林碳汇要想拿到国际市场上交易,必须从造林开始就要按照买方的要求进行。大都要聘请有资质的机构进行项目设计,还要进行碳汇计量、监测、认证等,成本昂贵。所以企业如果为赚钱而造林销售碳汇,在理论上是行不通的。因为碳汇只是生态效益的一部分,即使卖出去了,也远远不能抵减造林成本。目前国家林业局组织开展的碳汇造林项目,是以森林的多重效益为目的的公益事业,旨在推动森林生态效益价值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