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上半年经济数据来看,全国GDP增速呈现“西快东慢”的特点:中西部省份的GDP增速普遍高于东部省份,并高于全国水平。在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发展严峻的背景下,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成为亮点。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但从发展方式来看,西部区域GDP逆势高增长,多为地方政府强力推动,这种粗放型的高增长可能难以持续,并且会带来巨大的地方债务问题。此外,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一旦被破坏,短时间内难以恢复,所以西部地区的发展必须避免走东部地区发展的老路,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恰逢此时,“碳汇贸易”的发展,有望成为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所谓“碳汇”,就是绿色植物吸收转化CO2的过程、活动与机制,其能力基础是以林草业为主的植被产业发展。这种吸碳固碳能力的交易就是“碳汇贸易”。碳汇的生产、自我开发与贸易共同构成碳汇产业。
碳汇产业的出现赋予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新机遇。这种新机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发展林草业为基础的生态环境建设契合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并且可能因此获得更多的生态补偿。二是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将使西部成为更加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增加旅游收入,摆脱生态与经济发展相矛盾的恶性循环,并可以引入碳汇扶贫和生态扶贫等新机制。三是强大的碳汇能力既可以舒缓自身节能减排压力,又能够对外出口,获取资金和技术。2010年全球碳汇交易额飙升至1400多亿美元,未来极有可能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而目前国际市场的碳汇额度严重供不应求,这就为西部地区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不仅如此,西部还可以将自身剩余的碳汇卖给东中部地区,使他们能在国内实施异地减排。
西部地区发展碳汇产业的实践探索已经开启,潜力巨大。截至2012年10月初,国家已经批准CDM(《京都协议书》框架下的清洁发展机制,一种跨国或异地减排机制)项目4540个。西部地区是国内涉足较早、参与国际CDM项目较多的地区。截至2012年10月中旬,国家发改委批准的西部CDM项目、联合国注册项目和联合国签发项目3项指标中,西部地区占据了一半的比重。其中,在项目个数和减排总量上,四川、云南和内蒙古走在了最前面。他们的发改委批准项目、联合国注册项目和联合国签发项目的个数分别占整个西部地区的53.90%、56.50%和59.67%,而减排总量则分别占西部总量的57.33%、61.12%和62.13%,从总量上看,三省区的碳汇贸易又占据了西部的半壁江山。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以碳汇产业开发为契机,推动西部跨越式发展,首先要夯实区域碳汇本底。为此,要更加重视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尤其是林草业发展,西部不适合、不具备粮食生产比较优势的地区完全退出粮食生产。在此基础上,加强碳汇资源的区域内部开发利用,促进西部自身产业发展。另外,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真正的“大蛋糕”是利用自身碳汇本底发展西部自己的产业。因此,西部要依托自身资源禀赋、主体功能区定位和第二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用好、用足、用活现有政策,积极争取新政策,如新建国家公园、各种国家级开发区、实验区等;依托自身碳汇优势,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快速推进西部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发展有机农业、旅游休闲业、生物产业和西部文化产业。最后才是充分参与国际国内碳汇贸易市场。为此,西部地区应该重视项目申报,更广泛地参与国际碳汇合作,加强制度与能力建设。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