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林业建设 提升碳汇能力

文章来源:未知碳交易网2012-08-29 12:28

 2011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河南省把贯彻落实《指导意见》与加强河南生态建设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提出了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又提出了“减排哪里去”这个与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的重大课题。这些路子、课题的实质就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福祉,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在地球的长期演化过程中,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从陆地排到大气,而森林植物又将其从大气中吸收回来,周而复始,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的循环过程。正是由于自然界的碳这样有排放有吸收的畅通循环,才保证了自然界的生态良好,实现了过去亿万年的万物持续的生存和发展。但是,今天由于大量化石燃料的使用造成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骤增,而森林等绿色植被又被大量破坏,吸收固定二氧化碳能力大减,造成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被积聚在大气中,致使碳循环受阻,引起了全球气候变化。碳循环受阻,温室气体积聚是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本原因。许多观测资料表明,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正在经历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全球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com

  以节能促进减排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的主要节流措施,为此,我们各级政府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改善生态环境,并已取得一定成效。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节能虽然可以减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速度和数量,但是,能源利用在工业生产和维持人类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物理和化学过程,通过技术改进可以实现少排碳的目标,但不排碳是不可能的,因此,通过这种途径节能减排的空间是有限的。为此,我们必须寻找和建立更强大、而且稳定的能够吸收固定碳的系统,森林就是具有碳汇能力,对减少温室效应有着巨大和不可替代作用的陆地生态系统主体。通过增加林业碳汇,将人们生产和生活排放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既能保持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又能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所以,面对今天的自然界碳循环受阻、生态环境恶化和全球气候变化,我们不仅需要节能减排的碳节流措施,更重要的是提升森林的碳汇能力,既要增加森林面积,又要提高森林质量,为工业排碳拓宽容量空间。可见加强林业建设,提升碳汇能力,才是既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又保障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根本开源措施。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河南省林业碳汇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既有通过扩大林业资源面积增加碳汇量的空间,又有通过提高林业资源质量增加碳汇量的空间。按照河南省“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森林覆盖率将由2011年的22.68%达到2015年的23.61%。到2015年,全省森林面积将增加15.53万公顷,可以增加碳储量340万吨左右。目前,全省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低,平均每公顷蓄积量仅为45.70立方米,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53.20%。如果加强森林经营,使全省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到2015年,全省森林可增加蓄积量1.58亿立方米,将使碳储量大量增加。所以,我们要加强林业建设,提升林业碳汇能力,为GDP的增长提供更大的排碳空间。一方面,要通过造林扩大森林面积,通过经营管理提高森林的质量,提升森林碳汇能力,为自然界的碳循环畅通而开源。另一方面,还要尽量节约能源消耗,对二氧化碳排放进行节流,这样才可保证自然界碳循环的畅通,实现工业发展、生态良好、生存可持续、发展更迅速。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国家发改委 环境保护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主办单位:中科华碳(北京)信息技术研究院&易碳家期刊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十区22楼三层 联系电话:010-51668250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1044150号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