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近日公开了4个
碳排放报告数据弄虚作假典型问题
案例。
分析不难发现,4个典型案例存在一些突出的共性问题。
技术服务机构受企业委托编制碳排放报告,是签订合约的市场经济行为,需严格遵守合约条款认真履职。然而其违反职业操守,帮助企业弄虚作假。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碳排放相关技术服务行业自律与现实需要仍有一定差距。
篡改重要信息、伪造原始检测记录、编造虚假检测报告是很容易被发现的造假手段,而负责数据核查的技术服务机构对这些明显问题“视而不见”,这些都暴露出技术服务机构履职不到位问题、项目审核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众所周知,准确可靠的数据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效规范运行的生命线。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才顺利完成第一个
履约周期,就出现数据造假问题,严重影响了碳排放交易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如果不能及时遏制,将会形成破窗效应,甚至可能会带来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
公开4个典型案例意义重大。震慑了技术服务机构和相关控排企业机构。挖空心思钻空子、投机取巧没有出路,只有引以为戒,切实守规矩、强自律才能长远发展。这些案例警示控排单位,要把功夫花在实实在在的减污降碳上,走歪路子、动歪心思得不偿失,最终影响的还是企业可持续发展。这些案例提醒了监管部门,
碳核查虽然刚刚开始,但已有数据造假问题发生,需要快速行动起来,针对新情况、新问题拿出最严厉的手段、最严格的监管,在问题出现初期阶段就全力遏制。
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必须充分认识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性,健全“双碳”标准,构建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我们要认真落实要求,深刻汲取典型案例教训,坚决捍卫碳排放数据生命线,决不能让数据弄虚作假破坏了实现“双碳”目标的大局。
要让造假的技术服务机构付出“名利”双重损失。按照合同约定,追究违约行为,让其依法承担经济责任。将这些机构列入“黑名单”限制准入,充分发挥出典型案例的震慑作用,达到警醒一批、教育一片的效果。
尽快制定并完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夯实控排单位、技术服务机构等各方责任。同时,要加快顶层宏观制度设计,精准聚焦关键环节、核心要素,制定覆盖全过程的碳排放数据核查技术指南和工作程序,确保数据真实准确。
着力提升基层监管部门工作能力,加强基础理论培训,着重实操性和实效性,编制典型案例深度剖析教材,把可能或者可以弄虚作假的环节、细节一一生动展示出来,让更多基层监管人员把握住数据核查的要点。
加快制定碳排放数据核查技术服务机构数据核查行业准入,明确违规行为和惩戒措施。加快推动成立行业协会出台行业规范,规范行业行为,提升行业自律水平。
探索出台碳数据公示制度。立足碳排放交易行业特征加强宣传教育,丰富公众参与形式,推动更多公众、公益机构参与监督。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