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面对疫情的纠缠还是面对国际形势的恶化,从上至下各行各业的人们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着。在此我要说一说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而做的工作,全国
碳排放市场建设的基础环节-
碳排放核算、核查与报告(MRV)。
3月31日前大部分省份的控排企业完成了2019年度碳排放内审(
碳盘查)工作和初版排放的上报工作。4月至今,各级省生环厅马不停蹄,招标并组织控排企业及其咨询机构、第三方核查机构、省内复审
专家或第四方用4个多月时间完成了约20个省市的碳排放核查及报告。目前的工作进度尽显中国速度,作为参与其中的控排企业及其咨询机构,在这一过程中,也是一路风雨相伴,但越是深入愈发的觉得核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
首先,从不确定性的开端说起---省级层面,各省在工作流程和操作上差别不大,均通过招标确定第三方核查机构名单后,省厅先召开核查机构及行业专家的碰头会,对本次核查要点和方法做统一的规定和要求,然后把这个要求通过培训宣贯至控排企业。那么差别就从这个碰头会开始,不同省份对各个行业核查数据及证据的要求标准有松有紧,环保压力大的省份一般要求更严格。
接下来,给这个工作增加不确定性的是各家核查机构和核查人员。按照一个省参与核查的第三方和第四方为6家估算,每家至少10个审核人员,按重复率50%估计,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直接或间接参与核查的同行们粗略估计近1000人。如此庞大的核查队伍,必然存在工作经验、方式、方法及对标准解读的差异。
以上是各种人的主观因素,那么再从客观层面看,分别论述企业的独特性和MRV的与时俱进两方面。
一方面,企业的独特性是指因为不同的控排企业是独特的个体,存在一些自己的特色,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也不可能存在两家完全一样的企业,总有一些微小的差别,也许这些微小的差别将导致企业排放之间的差异。然而这个差异可能是一个被逐步认识的过程,假设2015年核查时未被提及,随着MRV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核查经验的不断丰富,很可能在2020年核查时却被提出和要求。
另一方面,先说说核算指南或国标本应是用以傍身的不二法门,却一直处于试行阶段,且对机组排放的核算也视而不见,其中还不乏一些令人疑惑的规定,无奈我们只能各种解读国家每年初发布的上报通知要求和专家
平台的答疑。然而面对今年大批电厂开展了元素碳和飞灰炉渣实测的新情况,该如何把握交叉核对的资料要求和计算方法,随便列举一下,空干基转收到基的方法依据、全水的校核与证据形式、飞灰炉渣的校核,甚至并非今年新增的供热比的校核与计算、供热量、供电量的校核与计算等,这些指标在MRV里有一些原则性的规定和方法,但总不够全面。
综合以上因素,控排企业及其咨询机构虽在碳盘查阶段为盘查数据和证据殚精竭虑,但在核查阶段将会遇到怎样的核查要求和问题,在主观和客观方面有部分的偶然性,对结果的影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值得期待的是,随着全国碳排放市场建设的铺开和发展,偶然性将会被逐个化解于无形,不确定性将逐步转化为确定性,MRV也将与时俱进愈加完善,控排企业的碳盘查工作也将更精准的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