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核查机构众多 存在利益冲突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16-04-18 15:29

    地方保护主义是核查机构反映的问题之一。
 
    部分地方只允许本地机构入场,或者招标时设立不合理的门槛;有些地方又降低门槛,将当地一些不相关的机构纳入核查市场,机构本身风险抵抗能力不足,机构核查员的经历和专业性也无法保证核查质量,“有些根本不是审核机构,什么环保技术公司、监测站都进来了。
 
    一方面是专业机构不在当地设立分公司就无法进入,另一方面部分本地入场机构专业性又不够。”核查机构不专业会给纳入企业留下“碳交易很水,不太严肃”的印象。也有机构认同地方政府偏向本土机构的做法。
 
    各地在实际遴选过程中有些本地化因素考虑是可以理解的,国家发改委1024号文和57号文实际上都鼓励各地培育本地化的第三方核查机构,因此各地在遴选第三方时设定了一些本地化门槛。
 
    去年5月下发的1024号文就提出,对本地区具备能力的第三方核查机构进行摸底,筛选一批在相关领域从业经验丰富的机构。同时,考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对第三方核查机构的需求,着力培育具备基础的第三方机构的业务,争取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核查体系。
 
    对于专业性和能力的问题,另一家在试点和非试点地区都获得了核查资质的第三方机构也有所感触:“核查机构能力参差不齐是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些地方开始得比较慢,没有经验丰富的低碳服务机构,于是就把一些不相关的机构比如做节能的也纳入进来。当然,后续可以通过实践和能力建设加强它们的专业性,但报告和工作质量与经验丰富的传统第三方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对此,若严格按照试点地区或57号文附件的建议来筛选核查机构,那就无法按时完成核查工作。他认为比起能力,最终要看的还是结果,刚开始的时候必然会这样,这是一个逐步淘汰的过程。有些地方的设计院、工程咨询中心真投入力量去做,一定会差吗?他反问道。应该以开放的心态来看待核查机构的成长。地方遴选的第三方核查机构中,有过实际核查经验的确实不多,但有相当一部分机构各有优势。任何一家核查机构都有一个发展过程,作为监管机构,关键是把握好复查(抽查)。相信第一轮核查后,各省发改委对参与核查任务的第三方机构的核查表现,会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和评判。
 
    另外,经过统计发现,约20家核查机构(不计入分公司)同时从事着碳资产管理或碳交易的活动,它们已获得19个省份的核查资质。最严重的南方某省,近半数核查机构的业务都有利益冲突。
 
    57号文明确规定,核查机构与从事碳资产管理和碳交易的公司不能存在资产和管理方面的利益关系,如隶属于同一个上级机构等;核查机构没有参与任何与碳资产管理和碳交易的活动,如代重点排放单位管理配额交易账户,通过交易机构开展配额和自愿减排量的交易,或提供碳资产管理和碳交易咨询服务等,否则就属于利益冲突。
 
    两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有些碳资产管理公司为获取控排企业的碳资产管理订单,不惜免费为企业开展核查工作。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