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绍敏等人于3月在《能源评论》发表文章《
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转变产业发展逻辑》。2025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
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
价格〔2025〕136号)(以下简称“136号文”),从国家层面统一推动新能源计划电量全部放开。首先,该文指出新能源成本大幅下降、电力市场建设需求迫切、投资效能提升刻不容缓等因素,共同促成新能源全面参与电力市场这一重大变革。接着,该文提出创新
价格机制为新能源发展打开了新局面。一是稳固存量项目既定收益。二是增量项目通过竞价驱动新能源降本增效,并传导至终端电价。三是全方位重塑市场格局,保障新能源“放得开、接得住”。最后,该文提出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将有效破解新能源并网消纳难题。一是政府需全力保障存量权益。二是政府、企业都需采取行动,保障成本与电价承受力之间的平衡。三是新能源企业主动降本增效,助力增量新能源迎接市场考验。在运营管理方面,优化组织架构与流程,稳定供应链,拓展市场渠道,借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在非技术成本控制方面,确保资金精准投入发电效能提升环节。四是能源系统各方在政府的协同下,共筑能源供应新生态。五是各地政府需考量地区差异,拟定实施细则。136号文作为全国层面的重要政策,在落实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各地现货市场建设进展、新能源资源禀赋、电力供需状况、配电网设施条件等差异,因地制宜制定细则。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