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到,生态文明要扩绿、减污、降碳和增长,以前讲
节能减排,并没有和增长放在一起。用科技创新来解决约束调节下的增长问题,也是
绿色的。”深圳市创业创新投资集团执行总经理周军3月29日在由中金公司承办的2025中关村
论坛平行
论坛“双碳战略与
绿色金融论坛”上提到。
过去数年间,全球通过各种方式推动“碳达峰”“
碳中和”,更多地采用提高化石能源成本的方式推进绿色转型,普遍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对企业增长造成压力。比如欧盟规定企业每排放1吨二氧化碳,需要付出80美元—-100美元。
“国内主要是通过在绿色产业、绿色技术的供给侧,通过政府的财政补贴、产业政策扶持,来促进供给提升。”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负责人、中金研究院院长彭文生介绍。
他进一步认为,发展绿色产业并不是经济增长的负担,反而是经济增长范式的转变。
他介绍,过去全球的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化石能源是典型的规模不经济,而绿色产业,尤其是光伏、风电、电动车等产业,是典型的制造业,具有规模经济优势,可以通过做大规模来降低成本。
此外,以化石能源为主的经济结构天然容易走向垄断,而制造业无法垄断,“我们无法想象电动车的生产企业、光伏的生产企业说最近
价格太便宜了,要控制产量,制造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彭文生介绍。
“绿色转型所需要使用的土地面积相比于化石能源将显著提升,国土面积广大、横跨多个经纬度、包含多种地貌,具有更显著的时间、气候等时空差异的大国将更具优势。”中金公司进一步介绍。
最后的结果是,整个经济结构会提供更充足、更便宜的能源。
在这个转型过程中,因为供给侧改革需要大量的前期投资,尤其是需要风险投资对于新技术的培育,而以投资绿色产业为主的资金又难以找到合适的标的物,金融市场瞄准了这部分需求,开发了绿色金融业务。
“在市场完备有效的情形下,金融跟随实体经济并服务于实体经济。但在市场不能有效配置绿色发展资源的情形下,绿色金融则需在一些方面起到纠正市场失灵的作用,不仅要服务实体经济,还要引导实体经济。”中金公司介绍。
根据中金公司估算,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我国的绿色投资总需求将达到139万亿元,其中2030年就需要22万亿元的投资。
现在金融市场主要提供的业务是,帮助企业在生产经营环节中的绿色部分“定价”,进而实现经济效益。
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介绍,传统的木材市场,主要以卖木头、卖木材为主,生态功能比如净化二氧化碳、涵养水源等价值无法体现,现在通过金融市场,能够将木材的环境保护功能商品化,提高植树造林商业价值,进而提高森林的保护经营能力。
2023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下称《方案》)。《方案》提出,要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引领作用,研究将符合条件的林权交易服务、林产品精深加工等纳入绿色金融支持范围等,进一步提升了森林的商业价值。
据蚂蚁集团合规部总经理李鑫介绍,2021年重庆市人民银行和蚂蚁消费金融进行合作,依托蚂蚁集团数字化的消费场景,以及类似于花呗的金融工具,实现消费者在消费时定向地把资金打到提供绿色产品的商家手中。目前已经实现发放绿色信贷资金,帮助消费者绿色消费。
“针对绿色产品价格过高的问题,在线上的花呗类型的产品中,我们可以使用大量的免息券、还款红包等类似手段,将国家补贴,市场的低成本资金,用于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之中。”李鑫进一步介绍。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