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能源产业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要从‘传统能源现代化,新兴科研产业化’两条路径入手,加速能源技术的创新扩散,从而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近日,在
北京举办的“
新能源与全球气候议程”
论坛上,由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发布的《以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报告指出。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郑新业表示,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我国在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等可持续发展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提升了全体人民福祉,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记者了解到,我国建成了具备国际竞争优势的新能源全产业链体系,为全球贡献了80%以上的光伏组件和70%的风电装备。尤其是过去十年间,我国推动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60%和80%,风电、光伏产品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然而,全球正面临能源转型和气候变暖的双重挑战。“各国要回答结合国情选择转型技术路径、最优政策组合、实现代际公平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亟需各界加强研究和交流合作,为企业、家庭、政府更好决策提供支撑。”郑新业强调。
中国工程院院士凌文指出,中国在推动能源
绿色转型方面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但未来仍需面对多重挑战。他呼吁,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政策引导,推动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IEA前署长田中伸男称,中国将成为可再生能源超级大国而成为赢家。据IEA预测,中国有望在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扩大三倍,而其他国家还在努力追赶。
与会
专家们一致认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需要依托技术创新、政策支持以及全球合作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紧迫形势下,新能源的高质量发展是应对这一挑战的关键途径。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强在新能源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