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ESG全球领导者大会”于10月16日-18日在上海召开。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原一级巡视员孙桢参与“气候变化下的城市应对”讨论。
孙桢表示,中国是容易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最大发展中国家之一。我国先后在2013年和2022年发布了适应气候变化战略,而且我国的适应气候变化战略行动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比如说我们的气象预报准确率不断提高,不仅服务于减灾,还服务于风电、光伏的发展和运营,提高效益”,他举例说,此外,中国还积极推动全球气候治理,特别是全球适应气候变化目标框架的制定工作。“气候变化现在已经成为了气候危机,所以适应行动的紧迫性就更加强了”,他说。
孙桢指出,适应行动目前面临着一些思想障碍。他解释说,气候变化领域总是习惯于从数字、目标上看问题,而不是从社会学、动力上看问题。
“现在又到了谈论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年度和季节了,在这个问题上应该纠正一些偏见。其实比目标更重要的是政策,比政策更重要的是政策环境”,孙桢强调,发达国家可以而且也应该发挥领导作用,但具体政策上应该是公平、包容、透明、负责任的,应当给发展中国家一些时间来适应。
当然,这就涉及到全球南北关系、东西关系,孙桢说,全球南方国家并不是自动愿意变成南方国家的,主要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于霸权主义造成的,解决问题的钥匙掌握在他们手里。
“长期以来还存在‘先减排、后适应’的思想,我们应该认识到适应行动真正关系到人民的幸福。你如果都不承认气候变化,你怎么适应气候变化?”,他说。
孙桢认为,当前要推动全球适应目标的达成,形成适应工作的声势,发达国家的适应工作正在迅速开展,发展中国家的适应工作就不能再等了。“不能等自己,也不能等别人,而且终究也不可能依赖发达国家的资金”。
他说,发展中国家需要把适应气候变化主流化,甚至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部分。“基础设施的重要性绝不亚于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所谓预防不良适应,不应该成为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评审项目的附加条件”。
他也表示,中国一方面要支持帮助气候脆弱国家,另一方面要向他们学习适应气候变化的经验,因为适应气候变化是一个范式的转变,极有可能是先受灾者先取得经验。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