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碳排放导致北极变暖的速度达其他地区的四倍

文章来源:世界经济论坛Agenda博客碳交易网2024-09-23 10:59

北极变暖的速度是地球其他地区的四倍。但北极不只一个脆弱而美丽的生态系统:发生在北极的事情不会只留在北极,北极变暖对全球都会产生影响。
 
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的极端天气模式与高反射率海冰的消失有关:除了更持久的干旱或破坏性风暴,北极和低纬度之间的温差减少也导致喷射气流不稳定、北极冷空气爆发更频繁,影响北极圈以外的地区。
 
格陵兰冰盖的融化正在加速,而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格陵兰已经超过陆地冰川,成为全球海平面上升的最大来源。永冻土融化不仅会破坏整个北极地区的基础设施,而且已经开始产生碳(二氧化碳和甲烷)排放,其规模相当于日本等十大排放国。
 
然而,一个关键但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减缓北极破坏性的变暖势头,而且还能带来许多共同利益:减少黑碳排放
 
全球问题,本地方案
黑碳由微小颗粒组成,它们可以飘浮在大气中,被携带至数千公里之外。虽然黑碳对大气变暖的影响仍是一个热门研究领域,但黑碳落在冰雪表面时对气候变暖的巨大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黑碳不仅会加速冰雪融化,任何见过交通繁忙的城市街道旁“脏雪”迅速融化的人都能证明,而且冰雪消失后,陆地和远洋的反射率会降低,因此就会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导致周围地区变暖。
 
一些黑碳沉积源于北极本地,如航运、木材和煤炭炉以及石油和天然气钻井平台的燃烧。然而,北极地区发现的大部分黑碳都来自远方,主要是农业和森林火灾以及高污染的炉灶燃烧。
 
因此,应对黑碳排放问题的魔力不容忽视:对当地社区,尤其是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的健康都有巨大的协同益处,而且成本相对较低。
 
农业用火和野火是全球最大的黑碳排放源。美国林务局、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和气候和清洁空气联盟的农业倡议都支持推广无火替代方法的项目,这些方法能改善地区空气质量、提高作物产量并增强作物对极端天气的适应能力。
 
这些方法还能消除田间焚烧秸秆时野火蔓延的风险,尤其当前气候变暖导致世界各地的野火发生频率和规模都有所增加。加强国际合作预防野火也有助于减少这些排放。
 
日益严重的黑碳威胁
家用生物质能燃料(煤、木材、粪便)炉灶产生的黑碳污染不仅对北极有害,对人类健康也有危害,尤其是靠近炉灶的妇女和儿童。据估计,家庭空气污染平均每年导致320万人死亡,其中超过23.7万为5岁以下儿童。
 
然而,影响最严重的黑碳排放发生在北极和高纬度地区。北极地区及其附近的化石燃料开采和勘探所产生的黑碳排放量正在增加。一项研究估计,北极地区每年黑碳排放量的42%来自气体燃烧。
 
有几种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捕获而不是燃烧天然气。但在一个需要快速淘汰化石燃料的世界里,继续在北极附近进行这些活动会给北极和全球气候系统带来温室气体排放和黑碳排放的双重打击。
 
预计到2050年,北极地区至少会经历一个无海冰的夏季,而北极航运路线的扩张会进一步增加黑碳排放,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重大问题。从2013年到2023年,进入北极水域的不同船只数量将增加37%。北极理事会的北极监测与评估计划发现,即使航运交通量略微增加 1%到2%,也会导致北极黑碳排放量激增,而这一现象恰好发生在夏季海冰逐渐消失的边缘地带。
 
尽管国际海事组织最近禁止在北极地区使用重质燃料油(HFO),但74%的船只未来数年仍将继续使用HFO。幸运的是,目前已有馏分油等更清洁的燃料替代品,挪威也在斯瓦尔巴特群岛附近成功实施了强有力的HFO禁令,违者将面临巨额罚款。一些航运公司还承诺完全避开北极地区,这是海洋保护协会《北极航运企业承诺》的一部分。
 
合作开创北极更光明的未来
世界经济论坛和清洁空气基金(Clean Air Fund)在2021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上发起了清洁空气联盟(Alliance for Clean Air),该联盟将企业领袖联合起来,共同承诺测量和减少企业价值链中的空气污染。该倡议强调对创新的投资,并通过与决策者和同行的合作,倡导解决包括黑碳在内的空气污染问题,捍卫社会、经济和气候效益。
 
按照《巴黎协定》的规定,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仍然是减缓北极变暖的当务之急。但与最近一时兴起的各种地球工程计划不同,解决黑碳排放源不会产生负面影响,只会给当地社区带来巨大的协同效益。几乎所有这些措施(主要是空气质量改善措施),都经过了充分验证,成本相对较低,而且可以立即实施。
 
减少黑碳排放能给北极地区、地方、区域乃至全球带来效益,是有效气候行动中最容易实现的目标。唯一的问题是:我们还在等什么?
 
本文作者:
 
Pam Pearson,国际冰冻圈气候倡议组织主席
 
Helen Millman,世界经济论坛霍夫曼学者,埃克塞特大学极地研究员
 
本文原载于世界经济论坛Agenda博客,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本文链接。
 
翻译:孙芊
 
编辑:王灿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4055651号-1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