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碳行业的低碳转型是我国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和难点所在。明确企业
碳排放来源,了解企业
碳排放现状,是评估企业未来的
碳减排措施是否准确、企业转型路线规划是否合理的基础。同时,行业和企业的低碳转型、可持续发展及投融资需求也受到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能源行业和制造业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第一期报告《煤炭开采、燃煤发电、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碳排放现状和转型分析》分析了煤炭开采、燃煤发电以及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碳排放现状和转型路径。
在第一期报告的基础上,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绿色金融研究中心(CGFR)撰写了《石化化工、水泥、电解铝行业上市公司碳排放现状和转型分析》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进一步对石化、化工、水泥、电解铝四个高碳行业进行分析。《报告》整理并分析了企业和行业的碳排放现状,识别了企业的可持续活动,评估了企业可持续信息披露的现状。同时,《报告》对企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转型路径进行分析,分别从产能、工艺、提高能效、能源替代四个方面总结了企业的转型路径。
报告封面
《报告》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高碳行业上市公司的碳排放总量估算。
对于石化行业,《报告》采用了加总企业各产品碳排放的方法进行企业层面的碳排放估算,即通过将各产品的产量与对应的碳排放因子相乘,再将结果进行加总。由于石化企业规模庞大且产品丰富,企业层面的碳排放估算值与披露值的差异主要来源于产品范围的界定。从行业整体情况来看,碳排放披露值和单位产值综合能耗等关键指标在行业内呈现较大差异。
对于化工行业,《报告》依据发改委的相关指南进行估算。化工行业的主要碳排放来自能源消耗,当企业提供的能源消耗信息相对充分时,应用指南进行估算的结果与企业的披露值差距较小。然而,从行业整体情况来看,能耗信息披露和碳排放信息披露均非常有限,行业整体信息披露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对于水泥行业,《报告》采用了加总各产品的碳排放进行企业层面的碳排放估算。该方法将产品的产量与对应的排放因子的乘积进行加总。企业估算的准确性差异主要源于对水泥熟料自身产量和外购数量的区分是否严格。从行业整体来看,头部企业的信息披露情况相对较好。
对于电解铝行业,《报告》采用了加总企业各产品的排放进行企业层面的碳排放估算。然而,由于电解铝生产方式的多样性,如果企业未明确说明氧化铝的生产工艺,那么企业层面的碳排放估算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结果不够准确。
第二部分,企业信息披露。
近年来,国际和国内监管机构均显著加强了对企业可持续信息披露的要求。2023年6月,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SSB)正式发布了首批可持续披露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可持续相关财务信息披露一般要求》和《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2号——气候相关披露》以及一系列支持性的文件。2024年4月12日,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在中国证监会的统一指导下,发布了《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这是三大交易所首次制定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的官方指引。
在此背景下,《报告》针对四个行业的上市公司,依据ISSB指引对其信息披露进行评估,以深入了解企业信息披露现状。
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参照ISSB指引的信息披露情况,在行业间和行业内均存在差异。对于能耗等国内较为熟悉的指标,企业普遍披露得较好;从指标整体来看,行业内的龙头企业披露相对较好。
《报告》认为,通过提高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的全面认知,并加强对企业落实相关指引的能力培训,有望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质量。
第三部分,高碳行业的企业转型路径。
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发展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碳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挑战。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如何在确保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有效减少碳排放并实现绿色转型,已成为高碳行业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重要议题。
在“1+N”政策体系及行业政策的指导下,《报告》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企业实践基础上,针对四个高碳行业,分别从产能、工艺、能效提升、能源替代、末端减碳等方面梳理并总结了各自的转型路径。
石化化工、水泥、电解铝行业的转型路径总结
《报告》整理了石化化工、水泥、电解铝行业的转型路径(如上表所示)。在产能调控方面,由于几个行业一定程度上都存在产能过剩问题,通过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和引导低效产能退出等措施引导行业高效集约发展。在工艺改进方面,主要是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具体技术、优化生产流程等措施,来降低能耗和排放,例如改进反应条件和催化剂设计;同时,加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此外,还包括加强关键技术示范与推广。在能效提升方面,主要包括采取了包括降低能耗强度的节能降耗等措施,如优化能源利用与回收、改善设备运行效率、推广节能技术等。在能源替代方面,措施包括非化石能源替代煤炭等化石能源,以及优化能源结构如提高电力消费比例。在末端治理方面,
CCUS技术有望在石化化工和水泥行业发挥重要作用,需要大力推进二氧化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示范与应用。
对于企业而言,碳排放现状及未来转型潜力是企业的新的比较优势的来源。即使对于面临转型压力的企业,碳排放的计算也可被视为一次内审和自我检查的过程。这不仅有助于企业未来提升能效水平,还能推动企业朝着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因此,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政策背景下,企业应当高度重视碳排放信息的披露工作,同时关注碳排放总量与排放强度的双重指标。更进一步,企业可以开放其碳排放计算的关键过程信息,尤其是排放因子的选择,公开企业自主计算的工厂级排放因子。这种透明度的提升不仅有助于构建企业的绿色形象,还能增强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信任,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合作与投资机会。通过这样的做法,企业不仅能在短期内优化其运营效率,长期来看也能在市场中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标杆形象,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报告》认为,对于这些产业来说,通过上述措施推动低碳转型,逐步构建高效清洁生产体系和绿色产品体系,在“十四五”时期初步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在“十五五”取得显著成效,在2060年全面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是双碳工作的重要目标。因此,推动资源循环利用是政策支持的重点,例如在水泥、铝冶炼、石化化工等行业开展废旧资源循环利用等措施,如废铝资源回收利用、水泥行业综合利用固体废物等。
第四部分,金融机构支持高碳行业转型的建议。
《报告》认为,高碳行业的转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资金支持的共同推动。关注高碳行业的转型动态、把握其中的投资机会,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在面对企业未披露碳排放信息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其他数据来源进行初步评估,例如生产能耗信息。通过分析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情况及能源利用效率,金融机构可以获得一些关键的线索,从而对其碳排放情况进行初步了解。此外,金融机构还可以关注企业产品的信息。尽管碳排放数据可能没有直接披露,但通过参考已有的研究结果、行业平均值等信息,可以对企业的排放总量进行近似估算。这种基于能耗和产品信息的估算虽然不如直接披露的数据准确,但仍能为外部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参考,有助于在缺乏碳排放披露的情况下,更全面地评估企业的环境影响。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