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于贵瑞:研发减排增汇技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APP吕望舒2024-06-02 10:48

“‘双碳’战略是对以往高耗能、高排放、重污染发展方式的深刻反思,是对传统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 ‘急刹车’ 及‘换轨道’。生态系统碳汇是实现‘双碳’目标最绿色、最经济、最具规模的技术途径,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目标高度契合。”中国科学院院士、生态学家于贵瑞在6月1日举行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林业碳汇发展论坛上做主旨报告,从宏观角度分析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及增汇潜力。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中国科学院院士、生态学家于贵瑞做主旨报告。吕望舒摄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_交^易=网 tan pa i fa ng . c om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应从自然—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视角,选择最优路径,渐进技术迭代、稳健推进行动。这些路径包括通过全行业科技进步、颠覆性技术变革,发展“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综合技术体系;通过全域时空宏观布局,国土空间功能优化,形成近自然系统碳中和解决方案,有序实施减碳增汇重大工程体系;通过全体国民自愿参与,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融合,形成国家引导下的自组织社会实践模式。

夲呅內傛莱源亍:ф啯碳*排*放^鲛*易-網 τā ńpāīfāńɡ.cōm

在稳步推进上述工作的同时,“增汇”作为落实“双碳”目标的潜在行动方案之一,同样非常重要。应该统筹“山水林田湖海湿地”,发展协同生态环境建设、基于自然的碳中和技术方案,培育新型生态经济。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中国科学院碳专项对16000调查样地的清查成果显示,2010年代中国陆地碳储量3653亿吨CO2,其中植被储碳量约为555.1 亿吨CO2,土壤储碳量约为3097.9亿吨CO2,对比1980数据结果,可以推算出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蓄积/固持速率约为10.96亿吨CO2/年。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论坛上,于贵瑞还带来了中国通量网络(China Flux)的最新研究成果:近20年、203个生态系统,981站点年通量观测数据,精细量化了各典型生态系统固碳速率,确认了高强度碳汇功能区,主要分布在西南、东中南和东北林区。从数据中还可以看出,固碳速率与各省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发达省份的固碳速率显著低于发展中省份和欠发达省份。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正因此,我特别要呼吁,希望经济发达的地区要思考,如何有效地去进行生态补偿和区域的经济联动,根据不同省份、不同区域,研发减排增汇技术,形成不同的发展方案。”于贵瑞表示。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ai fan g.com

全面促进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筑牢国家生态基础设施,统筹生态系统“五库”功能,促进绿色转型发展,培育新型生态经济,是中国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路。对此,于贵瑞建议,要编制基于自然的生态建设及碳中和系统方案,要做到基于自然规律、基于自然条件、基于自然过程三个重点。

本`文@内-容-来-自;中_国_碳排0放_交-易=网 t an pa ifa ng . c om

例如,要与国土空间主体功能区划相协调,要融入自然和文化保护及生态建设事业,要结合历史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行动,实施有效的碳汇功能区生态系统管理等。最终构建山—河—林—田—湖—草—沙—漠与人类社会的生命共同体,实现水—土—气—生的自然环境及资源时空格局优化配置。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中国科学院院士、生态学家于贵瑞做主旨报告。吕望舒摄影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 a np ai fan g.com

“全域国土空间的生态建设与温室气体管理体系,要促进脱碳绿色转型发展,培育新型生态经济体系,筑牢国家生态基础设施,统筹生态系统‘五库’功能。同时要强调近自然经管生态资产,管理我们的生态财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于贵瑞表示。 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2024055651号-1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