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势待发 金融与碳市场的“双向互动”
在诸多激发碳市场活力的建议中,金融因素被提及。刘杰提出,全国碳市场的建立完善为未来推出碳金融衍生品具备了先期的条件。
“碳金融的发展可解决多方面的问题。”刘杰谈到,从国外碳市场发展来看,碳金融可起到助力作用,能帮助企业平抑成本、控制风险;碳金融的发展也可以支持气候投融资活动,包括绿色投资活动等,还会促进我国和国际机构的合作。
实际上,尽管全国碳市场尚不允许金融机构直接参与,但围绕碳市场的金融创新早已启动。例如,早在2017年,上海
环交所就曾采用中央对手清算的方式和上海清算所联合推出了上海区域碳市场的标准化衍生品,即上海区域碳市场的配额远期。此外,不少银行在
试点用碳配额作质押业务。也有不少区域碳市场
试点了碳配额回购交易,即份额持有人(正回购方)将碳配额卖给购买方 (逆回购方)的同时,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日期正回购方再以约定价格从逆回购方购回总量相等的碳配额的交易。碳配额回购交易业务具有帮助企业拓宽低碳融资渠道、有效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灵活性等优势,能够实现经济效益和环保目标的双赢。
北京绿色交易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若琰分享了一些创新尝试。“我们与金融机构合作,探索开展了一系列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像碳配额回购融资、碳资产质押融资、挂钩CCER碳减排的绿色资产支持工具等。”张若琰介绍,基于企业碳账户和绿色项目库系统,
北京绿色交易所与北京银行合作推出了绿色贷款产品“碳e贷”,以系统碳核算为前提,将贷款利率与系统评价结果挂钩,为绿色项目的建设提供优惠利率、快捷审批等全方位支持。在此基础上,北京绿色交易所与北京银行合作推出了“碳惠融”绿色金融综合服务方案,为符合绿色属性认定要求的企业和项目提供包含利率优惠、快捷审批在内的专属绿色贷款、绿色贴现等融资服务;人民银行北京分行设置专项额度,为符合条件的“碳惠融”业务提供再贷款、再贴现支持。
“碳价使得低碳产品更具竞争力。”赵小鹭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金融如何与碳市场发生的奇妙“化学反应”。据她介绍,欧盟碳市场利用碳配额
拍卖的收入建立了三大基金,分别是现代化基金、社会气候基金和创新基金。“这些基金其实就是气候金融和碳市场非常好的结合体现。”她解释说。
创新基金则主要用于支持重点工业行业和高耗能行业的减排,包括可再生能源项目、储能项目、碳捕获和封存、零碳交通和建筑等。“在欧盟碳市场第四阶段,即2021年至2030年,按预期碳价75欧元/吨计算,这个基金可筹集400亿欧元的资金。如果碳价继续上涨,资金筹资额会进一步上涨。它支持的方向是重点工业行业和高耗能行业的减排。”
在赵小鹭看来,上述思路值得国内碳市场借鉴。“政府利用碳市场获得的收入基金,可以再一次推动更低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她表示。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