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应对暖化聚焦于削减最大宗温室气体的二氧化碳,不过这周在日内瓦一场全球性
论坛将锁定另一暖化元凶-甲烷。甲烷滞留大气的时间虽不若二氧化碳,破坏性却更甚。
法新社报导,甲烷的温室效应更强,但存于大气的寿命相对较短,成为各国寻求迅速削减排放、减缓暖化的一大目标,尤其大量甲烷是从石油和天然气项目泄漏至大气中。
国际能源总署(IEA)指出,化石燃料业的甲烷排放连续3年攀升,2023年创新高。联合国气候
专家们表示,甲烷在气候变迁上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2大祸首,约占全球暖化的30%。
甲烷虽只会在大气中存在约10年,却比二氧化碳更易造成暖化冲击。甲烷造成暖化的效应若以100年来看,比二氧化碳强28倍,若是20年则更高达80倍。
国际能源总署表示,60%的甲烷排放与人类活动有关,剩下40%主要来自湿地的自然排放。
人为甲烷排放以农业活动为最大宗,占当中约25%,主要是来自牲口的消化与排泄过程;此外,水稻种植时浸满水的稻田,则是排放甲烷菌类的温床。
煤矿、石油与天然气等能源领域则是人为甲烷排放的第2大宗,多从天然气管线与其他能源基础设施逸出,设备维修期间还得刻意排出。
国际能源总署估计,大幅减少化石燃料领域的甲烷排放,到本世纪中叶时可防止升温摄氏0.1度,还说化石燃料业可在没有净成本下减少约40%的甲烷排放。
欧盟与美国于2021年开始一项“全球甲烷宣言”,目标是到2030年底前相较2020年水准,能减少30%甲烷排放。宣言推出迄今已有约150个国家地区签署,但不包含中、俄、印度等甲烷排放大户。
不过美国与中国已在两国共同的气候行动计划里,纳入控制甲烷排放,
北京也已发布管控甲烷排放方针。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