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碳措施应该因地制宜、见招拆招
总体来看,在2024政府工作报告中,各省份在绿色低碳发展的具体措施,有共同的特点,也各有侧重。
比如,海南作为旅游大省和国际旅游目的地,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更有创新意识,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包括:探索建立海南重点行业产品碳足迹核算、认证标准;开展碳标签
试点;持续建设碳普惠应用场景;高标准建设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等。
河南作为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其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能源消费结构也相对偏煤。因此,河南更加注重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开展传统产业全流程清洁化、循环化、低碳化改造,以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河南积极推动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培育绿色工厂,促进绿色制造产业的发展。
湖北拥有丰富的水电资源,同时积极推进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湖北更加注重能源结构的优化和
清洁能源的发展,包括积极推动电力装机规模的扩大和
清洁能源装机占比的提高;积极推动公共交通系统的新能源车替代,建设公共充电桩,推广电动汽车等清洁能源交通方式等。
四川作为西部省份,提出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并在“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方面提出了有力举措,包括建立重点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和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持续开展近零碳排放园区、零碳供应链等绿色低碳试点等。
更重要的是,如何推动相关“碳”举措的落地?黄晓丹表示:“由于各地的资源环境要素禀赋与产业发展基础各不相同,相关措施的落地见效需要因地制宜、见招拆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对此,严展也认为,有些举措相对容易,有些举措则相对困难。
“对于实施条件成熟、范围合理、标准明确的措施,推进起来相对会更容易,且效果会更突出。比如零碳工厂、零碳园区建设;稳步发展海上风电、光伏发电;完善废钢铁、废铜铝、废旧动力电池等循环利用政策体系等。”严展说,“基础性建设更有难度,但值得去、也必须去攻克,比如碳核算、产品碳足迹相关体系建设。”
他也建议,在各项措施中,应该重点关注激励措施,因为推动碳减排过程中,市场主体需要投入成本。有效的激励措施,能够更好引导、激发企业减排意愿,比如推进碳排放权、用能权市场化交易;创新发展碳市场、绿电市场;完善绿色金融等。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