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界别政协委员、全球能源互联网集团有限公司(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经济技术研究院经社处处长相均泳告诉记者,他今年带来了四份提案,其中一份是关于加快推进零碳园区建设,提升北京
绿色制造竞争力的提案。
“零碳园区是实现工业绿色转型发展、培育低碳技术的重要载体,不仅对塑造首都制造业绿色竞争力、应对国际碳关税等绿色壁垒意义重大,也是落实双碳目标、实现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目前我市正积极推动园区绿色低碳转型,加快绿色工厂、零碳产业园区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关注。”相均泳说。
在相均泳看来,这些问题主要包括“零碳园区的标准和规范尚不清晰;现有零碳园区高度依赖政府补贴和优惠政策,经济性面临巨大挑战;零碳园区建设主体间缺乏成熟的协同机制;零碳园区缺乏产品绿色溢价机制。”
因此,相均泳建议:“探索出台我市零碳园区标准和规范。一是厘清‘零碳园区’概念内涵分类,研究制定我市零碳园区建设指标体系和建设指南,与国际标准和规则实现接轨,积极为全国标准和规范出台探索北京经验。二是鼓励先行先试,加强‘技术+标准+
试点’模式的首都零碳园区建设,以园区为载体推动重点绿色技术创新和标准落地。”
“坚持合理规划,稳步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相均泳建议:“坚决杜绝以‘零碳园区’建设之名无序规划、盲目抢资源、争产业,防止过度建设和产能搁置等问题。坚持将零碳园区建设与零碳城市、零碳产业发展相结合,实现产城融合、绿色发展。”
“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完善财政保障机制。” 相均泳建议:“加大绿色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大力发展绿色信贷、
绿色债券,拓宽协同转型相关项目、零碳智慧园区建设等的融资渠道。完善绿色财政制度,推进绿色税收改革,加大对协同转型关键技术和项目的财政资金支持。”
“探索优化园区建设运营协同机制。” 相均泳建议:“一是进一步创新政策机制,在北京层面探索政府、能源投资企业、电力用户企业、电网公司四方之间的良性合作机制,破除障碍,实现多方共赢和包容性发展。二是建立健全零碳园区建设的法律法规,明确建设运营主体和参与主体权责范围,消除因法律问题导致的项目纠纷与停滞等问题,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
最后,相均泳建议:“建立零碳标准认证体系,提升绿色产品溢价。明确碳因子等核算标准,探索
碳标签等工具的应用场景,形成北京绿色标准,一方面为我国碳关税贸易谈判建立数据基础和标准基础,另一方面提升北京绿色产品溢价水平,夯实北京绿色制造的全球竞争力。”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