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丨《山东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2035》

文章来源:未知碳交易网2024-01-04 11:54

近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等17部门联合发布了《山东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2035》(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有关政策解读如下。
 
一、制定背景
 
当前,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对人类当代及未来生存与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和挑战,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已经发生的气候风险不会消除,潜在的气候风险仍在不断累积,这就需要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的风险识别与管理,采取调整措施,减轻气候变化产生的不利影响和潜在风险。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均对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提出了要求。2022年,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7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的通知》(环气候〔2022〕41号),对我国2035年前适应气候变化、有效防范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做出了系统安排,并要求各省研究编制省级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并做好组织实施。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适应气候变化重大决策,按照国家部署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等17部门联合印发《行动方案》。
 
二、决策依据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关于印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的通知》(环气候〔2022〕41号)等。
 
三、出台目的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强化山东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举措,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的风险识别和管理,提高防范和抵御气候变化长期缓发不利影响和突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风险的能力,助力美丽山东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四、主要内容
 
《行动方案》主要内容包括面临形势、总体要求、重点行动和实施保障等4个方面。
 
(一)面临形势。基于1961-2020年气温、降水等气象观测资料、海平面上升监测数据以及气候变化预估数据,分析本省长时间尺度下气候变化特征规律,研判未来变化趋势,识别本省气候变化风险。并在回顾总结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成效基础上,分析适应气候变化新形势新挑战。
 
(二)总体要求。明确本省推进适应气候变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列明了到2025年、2030年和2035年的主要目标。
 
到2025年,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基本形成。气候变化观测网络实现天地空全覆盖,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预警能力持续增强。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风险评估水平进一步提升,气候相关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取得阶段性进展。自然资源、水资源、农业、能源、交通、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及城市、沿海、沿黄等重点区域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有效开展。适应气候变化区域格局基本确立。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取得显著进展。先进适应技术得到应用推广。全社会自觉参与适应气候变化行动的氛围初步形成。
 
到2030年,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基本完善。气候变化观测预测、影响评估、风险管理体系基本形成,气候相关重大风险防范和灾害防治能力显著提升。各领域和区域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全面开展,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气候韧性明显增强。全社会适应气候变化理念广泛普及,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基本形成,气候适应型社会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到2035年,气候变化监测预警能力达到同期国内领先水平。气候风险管理和防范体系基本成熟,干旱、暴雨、风暴潮等重特大气候相关灾害风险得到有效防控。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更加完善,全社会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显著提升,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三)重点行动。根据本省实际,提出了适应气候变化十大重点行动,涉及气象变化监测预警与风险管理,以及自然生态系统、水资源、农业领域、城市与人居环境、基础设施与重大工程、敏感二三产业、健康与公共卫生领域、国土空间等8个领域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提出了都市圈和城市群、黄河流域、沿海城市等重点区域的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在具体举措上,就气候变化监测预测预报预警、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评估、气象灾害防御、增强自然生态系统气候适应能力、农业应变减灾、粮食安全保障、城市洪涝防御能力建设与供水保障、交通运输防灾减灾和应急保障、应急医疗救治等社会关注的内容提出具体措施。
 
(四)保障措施。从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财政金融支持、强化技术支撑、加强宣传引导、加强合作交流等五个方面明确了保障措施,确保适应目标任务落地见效。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