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天府
碳中和论坛24日在成都举行。
论坛上,多位
专家表示,“双碳”将带动实验室技术创新和
平台技术转移向着更加前沿性、颠覆性和系统性方向发展。
当前,中国在“双碳”关键领域技术研发与攻关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相比全面支撑引领“双碳”目标实现,现阶段技术发展还有较大差距。寻找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最佳解决方案,是与会专家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
在主旨演讲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江亿表示,“双碳”的主要任务是终端全面电气化,要采取集中和分布相结合,发展以风光电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基于热泵技术,充分利用人类活动排放的余热建立新型零碳热力系统;建立基于生物质、商品燃料和弃风弃光电力制氢的新型燃料供给系统。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府永兴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谢和平认为,技术突破是“碳中和”的核心变量,要特别发展“从0到1”的技术。据了解,谢和平团队已在二氧化
碳捕集技术、二氧化碳矿化发电、零
碳排放直接煤燃料电池发电新技术等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
在圆桌论坛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文清发言称,要研发出更多新技术满足“碳中和”需要,比如太阳能电池板的回收利用,碳储存、
碳源、
碳汇的验证技术,能够精确计量碳排放或
碳汇的高端分析仪器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油气田地质和开发专家李阳分享说,油气行业正在构建以
绿色化和智能化为主要方向的新技术体系,推动实现油田
绿色低碳发展和近零排放目标。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高翔认为,要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支撑“双碳”技术发展,“从未来30年之后来看今天,一定会有很多新技术是我们从来没有见过的”。(完)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