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成旭:从五方面推动钢铁行业实现绿色低碳新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冶金报碳交易网2023-10-18 12:49

从五方面推动钢铁行业实现绿色低碳新发展

 
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钢铁工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命题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站在高质量发展新起点,需要我们锚定“双碳”目标,积极探索引领世界钢铁工业绿色发展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推动钢铁行业实现绿色低碳新发展。” 谭成旭呼吁道。
 
第一,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中国钢铁全面部署推动以氢冶金为代表的世界前沿低碳共性技术攻关,实行大规模技术改造,寻求实现近零碳排放路径。2023年8月,工信部等七部委发布的《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提出,加大对氢冶金、低碳冶金等低碳共性技术中试试验、产业化攻关的支持力度。“我们也注意到,近期一些发达国家均明确提出通过政府、银行和基金等机构,投入大量资金,支持低碳技术进步,促进绿色转型,其中钢铁是重点支持领域。目前,我国低碳技术开发已全面启动,河钢、宝武的氢基竖炉示范项目,鞍钢流化床氢冶金中试项目,以及首钢、建龙、酒钢等50多个低碳冶金技术研发项目正在积极推进。我们也在积极制定钢铁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一揽子”计划,反映企业诉求,为行业低碳转型争取更多政策支持。”
 
第二,推动工艺优化有序发展。短流程炼钢工艺也被称为低碳时代的炼钢工艺。长期以来,我国钢铁行业以高炉—转炉长流程工艺为主,高炉炼铁是碳排放量最大的工序,约占整个钢铁生产流程的70%以上。“以废钢替代铁矿石发展短流程炼钢是中国钢铁实现低碳绿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谭成旭特别指出。钢协实地调研形成的《我国电炉短流程炼钢发展研究报告》提出,在钢铁实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上半场,碳排放总量降低重点依靠长流程;下半场,废钢资源丰富、绿色能源充裕、电炉技术进步,短流程电炉炼钢将发挥重要作用。2022年,工信部在四川开展电炉短流程炼钢试点,日前召开了全国电炉短流程炼钢推进大会,都旨在有序引导废钢资源循环再利用,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充分释放短流程炼钢节能、节材、减排、增效的绿色制造特征。
 
第三,加速产业耦合升级。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企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中国钢铁持续加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投入力度,建立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和智能车间、智能工厂不断增多,形成了数字化赋能绿色低碳发展的新模式。“实践证明,未来必须推进工业互联网、云计算、5G、机器视觉、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钢铁绿色低碳化发展深度融合,努力打造包含智慧生产、质量管控、设备运维、无人库区、安环消防等多业务集成的管控架构,才能持续培育新质生产力,蓄积产业发展新动能。”谭成旭指出。
 
第四,加强钢铁行业EPD平台建设。目前,越来越多下游用户要求钢铁企业提交EPD(产品环境声明)或碳足迹报告。谭成旭介绍,2022年,钢协推出了中国首个工业品EPD平台——钢铁行业EPD平台,让环境产品声明成为低碳产品“体检证”、市场经济“信用证”、国际贸易“通行证”。截至2023年7月,36份EPD报告已在平台上发布,30余家钢铁企业正式或正在提交相关报告,EPD报告累计下载2万余份。为适应国际贸易、推动国际采信互认,钢协建立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中英文电子标签,推进与建筑、汽车、家电、电力、船舶等行业LCA碳足迹方法学研究、平台合作建设和互认工作,推进与日本、意大利、德国、美国等国家EPD平台的沟通交流与相互采信,也欢迎其他国家和地区行业组织、重点企业与我们开展交流。
 
第五,加快中国低碳技术标准研制。国际上关于碳排放为零或接近零的钢铁产品概念层出不穷,例如绿钢、低碳钢、零碳钢、近零碳钢等,定义标准存在碎片化、多元化等问题。钢协启动了中国低碳排放钢标准研制,按照《“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提出的“健全绿色低碳标准体系”要求,及时将行业急需、成熟度高的低碳技术转化为标准,加快开展碳排放核算、碳排放限额、低碳冶金技术规范等标准化工作,完善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领域相关标准,健全绿色低碳钢材产品标准和认证体系,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基础依据。
 
谭成旭说,经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中国钢铁的绿色低碳发展已经迈开了步子,取得了显著成绩。国家对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支持政策在逐步完善,行业对绿色低碳发展的前景高度认同,绿色钢铁正在从理念变成现实,中国钢铁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将越走越实,越走越宽。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我们对中国钢铁实现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中国钢铁愿与世界同行一起,开展国际间多维度多空间的低碳能力建设与交流,共同促进全球钢铁业绿色低碳全新发展和持续繁荣。”他最后强调。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