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减排工作应从具体事情做起。”洪堡零碳国际
论坛主席、中国国际
碳中和经济研究院院长蒋庆哲在近日举行的2023洪堡零碳国际
论坛上向记者表示:“之所以要优先考虑先打造零碳园区,就是因为要寻找一个抓手、一个能够落地的项目。在着眼小处的情况下,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他指出,包括中国、德国、日本在内的多个国家已经开始探索,我国已经在鄂尔多斯和威海等地建成并运营多个零碳园区,但这一领域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概念不同
“我们当前所讲的零碳园区概念,更多集中于净零碳,也就是说在一定区域内,园区的
碳排放量和吸收量是相等的。”蒋庆哲表示,因为降低
碳排放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部门、各个行业从不同角度考量,围绕园区零碳发展形成不同概念,“现在关于园区建设的概念众多,包括零碳园区、
绿色园区、低碳园区等,它们都是在一步步向减碳降碳的目标推进。”
蒋庆哲表示,建设零碳园区要依靠“三端发力、五大抓手”。“三端”指的是供给端、消费端和固碳端。其中供给端应大力发展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着力改善能源结构。而消费端则应尽可能使用
清洁能源取代传统化石能源。固碳端需要发展低碳、零碳技术以及
碳汇,这些都是零碳园区建设的重要保障。
蒋庆哲认为:“所谓抓手就是具体的切入点和操作办法,要借此实现区域内资源协同。从园区资源管理角度来说,需要通过聚集资源以实现共享,进而达到节约的目的。这需要以资源循环利用、
碳资产管理、智能化碳监测技术等多个方面为抓手。”他指出,近期科技部发布了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成果目录,其中
节能减排与低碳领域涉及的用能设备节能降碳、工艺改造
节能减排、余热余压节能低碳、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等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可以投入实际应用。
技术壁垒
“我们当前已在内蒙古鄂尔多斯、赤峰和包头三个地区建成投运的较为成熟、有一定规模的零碳园区。其中鄂尔多斯是全球首个也是迄今规模最大的零碳产业园。”据远景北方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俞乐介绍,鄂尔多斯的零碳产业园主要围绕电池上游及下游产业集群,“由于欧盟出台《新电池法案》,对进口欧盟的电池提出非常严苛的碳中和要求,同时绿证认可也仅限于欧洲当地绿证。”他透露,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正在建设增量配电网,以实现大量绿色电力直接供给。园区一期电池工厂已在去年4月投产,电池生产涉及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以及电池组装这三个最主要的能源和电力消耗产业,现已全部落地鄂尔多斯的零碳产业园。“当前满负荷生产下所使用的绿色电力的占比超50%,在2025年将实现80%的绿电直接供给。”
俞乐指出,大量绿电要通过电网输送到园区进行消纳,因此需要制定交易算法支持,并对配套的交易
平台、相关技术和法律法规进行探索。同时,也需要推动实现新能源发电和用电侧的协同控制。“传统电力系统以火电厂为主,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调度工作应基于毫秒级别的数据交互,打通发电侧和用电侧,实现两者匹配。零碳园区的发展也需要储能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光照和风力资源都有夏冬季变化。零碳园区需要稳定的绿电供应,新能源季节性变化对能源长期存储提出要求,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利用氢和氨将电力存储下来,再通过氢燃机和氨燃机在需要的时候将电力释放出来,这需要燃气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缺少标准
西北虽然是绿色能源富集地区,但受制于当地人口数量和经济水平,绿色能源难以消纳。当前经济发达地区集中的东部对绿色能源需求较大,但输送通道搭建和运输成本成为制约。俞乐认为:“电力是一种就地生产、就地使用的能源形式。利用特高压长距离输送并不能从本质上解决消纳问题。通过政策引导,将东部沿海的产业逐步迁移至西北地区可能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他认为西北地区正积极迎接新一轮产业转移,“内蒙古提出的新发展方向是改变传统‘挖煤卖煤、发电卖电’的产业结构,我认为西北地区将迎来发展窗口期。”
俞乐分析道:“在全球推动碳减排的背景下,大量产业在寻求资本支持。目前欧盟出台《新电池法案》,同时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收紧钢铁、水泥、电力等6大行业的碳排放限制。面临这些压力,各个产业正在寻求解决方案,越来越多东部沿海的高耗能产业把目光投向西北。这对西北来说也是好机会,能够基于新能源优势打造零碳招商引擎。”
“有了标准,零碳园区模式才能够复制推广,相关标准和评价机制才有望和国外相关法律法规打通,这也是让零碳园区能够突破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俞乐说。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