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全球变暖程度有望减少7成物种灭绝

文章来源:文汇报冯伟民2023-10-05 12:15

气候变化威胁物种生存 生物灭绝加剧全球变暖

 
近代以来,气候变暖再次引发一系列生态危机。人类掀起的工业化浪潮在推动经济与社会巨大飞跃的同时,也带来了空气污染、气候变暖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副产品”。2022年3月,美国科学家对物种DNA进化图谱进行建模分析,发现当前物种灭绝速度比人类进入历史舞台前快了1000倍。与此同时,科学家发现生物多样性也在影响气候变化。
 
温室效应会导致地球气温升高和气候变暖。这种气候变化对生物产生进化压力,促使其适应新的环境。一些生物可能需要调整生活策略和行为,以便在更高的温度和湿度下生存和繁殖。
 
温室效应会对植物生长产生很大影响。植物对环境温度极为敏感,所以不同海拔的地区有不同的植物生长,形成了天然的垂直自然带。由于不同海拔地区的温度都在升高,各种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所对应的海拔也随之升高。对于几年一开花、几年一播种,或者只在低海拔地区播种的植物而言,其结局就是走向灭绝。
 
全球变暖驱使物种将向“温凉”地带迁移。寒带地区生物的生境将遭破坏,一些脆弱的生态系统会逐步退化和消失。2020年英国《卫报》报道称,几乎一半的植物依靠动物传播种子。科学家担心,当动物被迫迁徙到较凉爽地区,一些植物或面临灭绝危险,因为植物很难跟随动物一起迁徙。
 
我国学者近来在《自然-通讯》杂志上发文称,由于地球温室效应,北极陆地植被在过去几十年间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原本非常低矮的苔原植被随着当地变暖而越长越高。而且不仅原有植物在长高,入侵而来的也有不少“高个子”新植物。植被高度的增加不只发生在北极少数几个地方,而是遍及苔原地区。如果较高的植物继续以目前的速度增加,那么到本世纪末,当地植物群落的高度可能会增加20%至60%。
 
2019年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发现,目前气候变化速度快于动物的适应能力。德国莱布尼茨动物园的野生动物研究人员发现:面对气候变化,动物们通常会调整自己的冬眠、繁殖和迁徙等行为,以更好地适应气候环境变化,求得自身和种群生存。一小部分鸟类,如大山雀、斑姬鹟、喜鹊等已经能较好地适应气候变化了,但仍有相当多动物的自我调节和反应速度,还不足以让它们很好地应对快速上升的气温和剧烈变化的气候。气候变化将直接威胁这些物种的生存,并加速部分濒危物种走向灭绝。
 
另外,气温升高将提升部分病原体的生长率和存活率,加速有害病菌的传播,增加病虫害的世代,从而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
 
气候变化对物种的种群结构、种群大小和地理分布范围都会产生影响。某些物种可能会面临灭绝风险,而其他物种则可能会迁移或适应新环境。这可能导致物种的分布范围扩大或缩小,或者引入新的竞争对手,从而塑造生物群落新的结构和动态。
 
气候变暖严重威胁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也会加剧气候变暖。植物光合作用对维持大气碳氧平衡意义重大,当绿色植被遭破坏后,气候变暖就会进一步加剧。
 
2021年《自然》杂志发文称,亚马孙热带雨林中每年因人为山火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约为16亿吨,而雨林中健康树木每年只能吸收5亿吨二氧化碳,亚马孙雨林早已不再是碳汇,而是碳源。同年发布的《全球红树林状况》报告显示,近40年来,全球的红树林规模消退了35%,其消失速度甚至超过热带雨林。这也意味着红树林吸碳固碳、抵抗气候变化的能力在不断减弱。
 
2019年发表在《自然-科学报告》杂志上的另一项研究发现,热带地区以水果为食的动物数量在减少,这会影响森林储碳量。科研人员发现,原始森林中绝大部分树木都依靠长臂猿、猕猴、黑鹿、犀鸟、熊和亚洲象等以水果为食的动物来传播种子,以实现种群繁衍。当灵长类动物消失后,地球植被碳储量将减少2.4%。
 
热带雨林中50%的植物果实都被哺乳动物和鸟类取食,60%至94%的木本植物要依靠食果动物来传播种子繁衍后代。而当影响树木、植被繁衍的动物们因气候变暖迁徙或消失后,全球范围内植物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将下降60%,植物的捕碳、储碳能力也会大幅下降。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