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主任马军:极端天气频发 城市的“气候韧性”亟待提升

文章来源:财联社碳交易网2023-08-21 00:12

提升城市的“气候韧性”

 
  财联社:面对如此多的风险,城市建设应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马军:应对气候变化从两方面入手,减缓和适应。
 
  减缓是指大力减少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国际上从80年代开始提出气候变化的议题,经过了多年的争论,现在全球主流基本达成共识,造成气候暖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间所排放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形成了温室效应,导致了气温上升。基于这个共识,从京都议定书到巴黎协定,全球形成了一个共同的气候治理机制。中国在2020年做出“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引领者,当前全球超过140个国家地区做出了碳中和承诺。
 
  适应是指在气候变化这个长期趋势下,我们要做好准备,提升气候韧性。所谓提升气候韧性,包括硬件、软件两方面设施建设。硬件建设是指城市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使其有能力去应对极端天气,减少对公众的影响。软件建设是指提高城市管理能力,比如灾害的预报预警能力,突发情况的组织动员能力。
 
  过去这些年我们不论硬件实力还是软件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这次北京暴雨与2012年的“7.21北京特大暴雨”相比,天气预报更精准,及时发布红色预警,避免大量游客进山;对下沉式的立交桥和地铁进行严密防范,使得这些地点没有再出现那么多伤亡。但这次也暴露了一些新的需要改进的问题,比如有区域在强降雨中网络通信系统中断,降水信息不能被实时获取的情况发生。
 
  从更宏观的视角,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整个区域或者城市的规划可能需要重新审视。此前五十年一遇、百年一遇的极端天气,未来可能会更加频繁地发生。我们需要根据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重新评估依赖历史经验数据制定的城市乃至区域的规划。
 
  财联社:国内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案例
 
  马军:国内很多城市都做了有意义的探索。比如深圳,电动车普及率非常高,新能源电动货车保有量全球第一,积极探索区域碳中和路径与模式,其低碳状态全国领先。成都借助在水电等能源的自然禀赋,其非化石能源占比位居前列。北京为绿色冬奥建设了一条柔性直流电网,引入张北的大量风电光伏,10%的用电量将从火电转为可再生能源。宁波、广州这样的港口城市基于自身资源禀赋,进行低碳码头、智慧港口的建设。上海、苏州在推动垃圾分类、绿色低碳生活方面处于全国引领位置。此外,有很多工业城市都在积极推进碳监测试点,编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清单。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