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专家文章:谁来承担“碳殖民主义”恶果?

文章来源:参考消息碳交易网2023-07-21 08:37

参考消息网7月20日报道澳大利亚“珍珠与刺激”网站7月18日发表题为《我们的碳殖民主义》的文章,作者是澳大利亚前外交官、昆士兰理工大学环境经济学研究员杰里米·韦布。文章摘编如下:
 
在前往北京修复双边气候变化关系的途中,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向世界宣布,美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向发展中国家支付气候变化“赔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态?
 
全球碳排放比例失衡
 
一些有进取心的研究人员通过提供一些数据来帮助解释其中的原因。这些数据证实了目前的过量碳排放在多大程度上是由全球北方造成的。
 
以美国、欧盟、中国和印度为例,2015年它们在基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全球碳排放中的占比分别为15%、10%、29%和7%左右。但由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教授杰森·希克尔和同事们进行的计算结果却显示,从累计的角度看,情况大相径庭:在全球碳排放中,美国占26%,欧盟占23%,中国则降至12%,印度仅为3%。根据最近的研究结果,美国、中国和印度(1850年至2021年)的累计碳排放量分别占全球的20%、11%和3%。这与目前美国(14%)、中国(29%)、欧盟(17%)和印度(7%)的碳排放量占比同样形成了鲜明对照。
 
如果考虑到贸易对碳排放的影响,再引入人均公平份额基础,失衡增加的规模将令人震惊,而且肯定令人严重担忧。希克尔的研究显示,2015年碳排放量危险增长的92%是由全球北方造成的。全球南方仅占8%。
 
英国“碳追踪者”咨询公司2021年更新的人均累计碳排放量估算结果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局面。按人均计算,中国累计排放量为0.2吨,美国为4.7吨(仅次于加拿大),澳大利亚为3.8吨(世界第四)。2021年全球北方的十大累计排污国中的四个(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和日本)虽然人口仅占世界总人口的10%,但累计二氧化碳排放量却占全球的39%。相比之下,世界人口最多的四个国家(中国、印度、巴西和印度尼西亚)虽然其人口占世界的42%,但其累计二氧化碳排放量仅占全球的23%。
 
用物质消耗来衡量我们的碳消费情况凸显全球北方的碳排放增加不可阻挡,也凸显全球北方不可持续的碳消费达到了何种程度。据估计,从1970年到2017年,全球消费物质2.5万亿吨,高收入国家消费了其中的1万亿吨,是过度消费了。
 
“北方国家”须伸出援手
 
希克尔等学者指出,如果全球北方继续过度消费,碳赤字必然增加,气候变化造成的损害也会增加。人们感到即将出现的危机到了如此严重的地步,以至于希克尔现在认为,要想全球升温幅度低于1.5摄氏度,全球北方国家就需要采取零增长的路径,从而使全球南方能够通过正增长来维持和追赶上来。
 
这种不公平的消费已经造成了一个明显的后续问题:有证据证明,全球南方承受了气候变化的大部分代价。鉴于这些国家仍然严重依赖面对气候变化脆弱的农业,以及已被严重扰乱的季风模式,它们承受大部分气候变化代价应该就不足为奇了。当然,拥有世界最贫穷人口的全球南方也最无力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经济负担。据估计,全球南方所需的资金转移约为每年1万亿美元,到2030年将增至2.3万亿美元。
 
马克龙最近倡议并主持召开了捐赠者和受援者参加的新全球融资契约峰会,旨在打开气候变化资金从全球北方向全球南方流动的通道。这次会议上挤满了来自全球南方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除了他们,就只有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朔尔茨是来自全球北方的元首和首脑。尽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勉强追加了1000亿美元的提款权,但并未出现接近于所需要的巨额资金转移。也许可以想见,全球北方的领导人在国内关注的重点是增加国防开支和乌克兰战争,而不是应对气候变化之战。
 
令人不安的真实情况是,如果不大幅增加全球北方向全球南方的资金转移,则全球南方仍将无力抵御气候变化的影响,也最没有能力减少碳排放,这是危险的。同样,如果我们全球北方的人们不调整我们的消费习惯,我们就将比现在更难以把全球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的阈值内。
 
所以,我们需要问问约翰·克里,使用“赔偿”一词是不是在概念上用错了方向,那正确的方向又是什么呢?除了对我们过去大量消费并且现在仍在持续过度消费全球共用碳中第三世界的份额进行赔偿之外,还能对全球南方进行什么别的气候变化援助呢?这难道不是对碳殖民主义的赔偿吗?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