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

文章来源:未知碳交易网2023-07-07 16:53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发〔2022〕18号)和省市相关文件精神,推动《青岛西海岸新区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重点任务攻坚突破,现制定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
 
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1.增强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力。做强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中船海洋装备研究院等海洋高端创新平台,推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古镇口校区二期等校区建设,加速建设青岛国家海洋科学城核心区。发挥科技成果交易大市场、高校科创成果交易转化中心等载体效能,推动省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核心运营机构落地运营,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20%。(牵头单位:区海洋发展局、区工信局,参与单位:工委科创办、区建筑工务中心、古镇口核心区)
 
2.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立高校专家与产业链联系对接机制,推动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促进关键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发挥大院大所专项资金、先进制造业二十条政策等创新政策激励引导作用,优化“科技专员+揭榜挂帅”机制,试行经费“包干制”,联合攻关重点技术50项以上。(牵头单位:区工信局、区海洋发展局,参与单位:区财政局、区招才中心)
 
3.突破重大科创平台建设。加快建设航空发动机实验装置等大科学装置,支持求是工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发展,积极创建省级、市级重点实验室,新增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5家。培育打造创新创业共同体,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牵头单位:区工信局、区发改局)
 
4.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沃土计划”,动态遴选设立高企培育库和高企上市培育库。完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200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0家,推动规上工业领域科技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牵头单位:区工信局、区民营经济发展局)
 
5.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探索组建以龙头企业、高校、研发机构为主体的创新联合体,开展“订单式”服务。鼓励高校院所建立专业化、市场化技术转移机构和人才队伍,创办服务成果转化的“学科性公司”。推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和科技创新券服务。利用省级创新产品目录,通过贷款贴息、股权投资、财政奖补等形式,支持企业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牵头单位:区工信局,参与单位:区财政局、区招才中心)
 
6.完善科技创新创业生态。鼓励金融机构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扩容升级“青创贷”,鼓励银行机构进一步放开做活科技融资业务。以成果创新性、先进性、应用价值和经济社会效益评价为重点,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施专利导航工程。(牵头单位:区工信局、区市场监管局,参与单位:团区委、区地方金融监管局)
 
7.引进培育一流创新人才。引进培育一批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复合型人才、卓越工程师和海外人才,遴选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人才总量突破84万人。建立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一站式”人才服务,强化金融赋能人才发展,为人才提供子女基础教育学位“蓄水池”服务,强化人才住房保障。(牵头单位:区招才中心、区工信局,参与单位:区人社局、区教体局、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区住建局)
 
8.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推进“校城产教”多元融合协同发展,打造古镇口科教产融合园区。推动中职教育提质扩优、高职办学规模扩增,支持职业院校与重点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牵头单位:区工信局、区教体局,参与单位:古镇口核心区、区建筑工务中心、区人社局)
 
二、聚焦实体经济振兴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9.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打造智能家电、高端化工新材料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船舶海工、汽车、高端装备制造3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壮大“5+5+7”重点产业集群,规上工业增加值力争增长8%以上,五大传统优势产业产值突破4000亿元。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精准补齐“五基”短板。“一业一策”实施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行动,滚动实施200个工业技改项目。(牵头单位:区工信局)
 
10.发展壮大新兴产业。重点突破“芯屏”、海洋生物医药、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影视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芯屏”产业产值增长23%,人工智能等产业产值增长15%,建设运营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绿色低碳新材料、氢能等新兴产业专业园区。超前布局深海开发、空天信息等未来产业,积极争取市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布局,探索设立未来产业试验区,打造未来产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牵头单位:区发改局、区工信局、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园,参与单位:区海洋发展局、区影视产业发展中心、青岛开发区、古镇口核心区、中德生态园、董家口经济区、泊里镇)
 
11.聚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等七大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800亿元。建设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启用国家级航空物流超级货站,引进培育30家大型批发贸易企业和区域总部,新增国家A级物流企业2家。(牵头单位: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区商务局、区工信局、区交通运输局)
 
12.壮大现代海洋产业。推进北海造船双燃料散货船、712所大型特种电机等项目建设,推动船舶海工装备向高技术、高附加值和深远海等方向发展。引进培育海洋生物医药龙头企业,打造全国领先的专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链产值增长16%。高标准建设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国家级渔港经济区。高水平建设东亚海洋合作平台,深度参与联合国“海洋十年”计划,助力青岛打造海洋命运共同体示范区。(牵头单位:区海洋发展局、区工信局,参与单位:海洋高新区、中德生态园)
 
13.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氢能在交通运输、工业等终端领域应用,建设氢燃料电池整车研发制造中心,助力打造“东方氢岛”。结合新能源开发建设,布局大功率海上风电、高效光伏发电、智能电网等清洁能源装备与关键零部件制造。壮大生态环保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污染治理、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环境监测等装备产业。(牵头单位:区工信局、区城管局、区生态环境分局、区发改局、区交通运输局)
 
14.优化重化产业布局。谋划论证董家口重大石化项目,高质量建设董家口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产业园。推进青岛特钢百万吨氢冶金示范项目和高品质特钢项目。用好全省“两高”行业电子监管平台,推进“两高”行业能效升级。(牵头单位:区工信局、区发改局、董家口经济区)
 
15.加快培育“青岛金花”。深入参与青岛名牌神州行活动和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支持企事业单位、高校院所参与国际、国家、行业等标准制定和修订,支持企业应用数字孪生、在线监测、过程控制、质量溯源等现代管理方法和工具,建立质量管控体系,提升质量管理水平。进一步培育推介现有青岛金花培育企业。(牵头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发改局、区工信局、区农业农村局)
 
16.培育壮大数字经济。实施“强芯扩屏”行动,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园、京东方显示模组等重大项目竣工投产。推进中国电信青岛云基地二期等项目,实现5G信号全覆盖,加强数字社会建设,完善城市云脑,建成智慧社区205个,拓展智慧交通等信息化应用场景。发挥数据中心省级工业互联网行业节点作用,全面融入“2+5+N”省级一体化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牵头单位:青岛开发区、中德生态园、区工信局,参与单位:海洋高新区、区发改局、区交通运输局)
 
17.全面深化数字赋能。实施数字经济产业体系培育行动,新建15个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自动化生产线,完成300家企业数字化改造,建设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实施数字技术应用场景打造计划,推广复制“灯塔工厂”建设模式,开放数字应用场景200个以上。(牵头单位:区工信局)
 
三、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18.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稳妥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用好专项债券资本金政策,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做好专项债券项目准备,力争通过国家审核项目和获得分配额度位居全市前列。优化专项债券资金投向,支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支持重点区域项目建设。(牵头单位:区发改局、区财政局)
 
19.分类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强化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鲜明导向,全要素推动100个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带动作用,推动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林水利、社会事业、科技创新等补短板项目。加强投资运行调控,持续推进实体经济振兴、城市更新攻坚,通过技改投资奖补、房产政策调整等措施鼓励引导项目实施。(牵头单位:区发改局、区工信局、区住建局,参与单位:区城管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指挥部办公室)
 
20.完善立体交通网络。推动京沪高铁辅助通道开工,加快沈海高速、青兰高速和董沂铁路建设,实现明董高速西海岸段通车,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推进地铁6号线二期工程,实现6号线一期空载试运行、13号线二期北段通车。加密西部乡镇对外交通网络,建立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经济适用、安全可靠的农村公路体系。(牵头单位:区交通运输局、区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指挥部)
 
21.构建现代流通体系。提升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价值,加快建设胶东国际机场快速通道,启用国家级航空物流超级货站。优化港口功能布局,出台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实施意见,建成前湾港区泛亚码头、液化天然气三期码头,统筹黄岛、董家口油气码头和储备库布局调整。完善“5+7”城乡配送节点体系,探索开展城市配送、无人机配送等新模式。(牵头单位:区交通运输局、青岛自贸片区、董家口经济区,参与单位:区商务局、黄岛海关、董家口港海关)
 
22.发展绿色智慧交通。持续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进煤炭、铁矿石等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构建以电气化铁路、节能环保船舶为主的中长途绿色货运体系。推进青岛港扩大风光氢储综合利用,加快建设智能化、自动化码头,鼓励靠港船舶使用岸电、港作船舶使用电能或LNG动力。加速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运输车辆推广应用,更新新能源公交车100辆。推进北斗导航、城市交通智能化、路网运行与监测等技术应用研发。(牵头单位:区交通运输局,参与单位:区工信局、区发改局)
 
23.推动消费扩容提质。推出消费扩容提质系列措施,深化开展促消费活动,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改造提升海上嘉年华等20条步行街,推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促进消费活力加快释放。强化建设乡镇商贸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等基础设施。(牵头单位:区商务局、区住建局,参与单位:区工信局、区文旅局、区民政局)
 
24.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度融入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推动构建沿黄流域关港铁协同机制,加强与郑州、西安、成都等自贸试验区城市互动发展。落实黄河流域省会和胶东经济圈“9+5”城市陆海联动合作倡议,探索跨区域产业合作新模式,引领胶东经济圈与沿黄流域城市群协作发展。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强化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紧密合作。(牵头单位:区发改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商务局、青岛自贸片区,参与单位:黄岛海关、董家口港海关)
 
25.打造自贸试验区升级版。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实施自贸试验区2.0版,探索形成30项首创式、差异化、集成性制度创新成果。聚焦航运贸易金融耦合,繁荣大宗商品生态圈,发展新型易货贸易、离岸贸易等新业态,外贸进出口额增长5%。(牵头单位:青岛自贸片区)
 
26.提升开放型经济质效。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拓展国际交往渠道,高水平运营德国国际客厅、日本国际客厅。积极链接全球市场,组织企业“走出去、引进来”,面向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洽谈活动,抢抓经济复苏先机。建强开放平台载体,高标准建设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提升青岛开发区核心承载功能,高水平发展前湾综合保税区和西海岸综合保税区。(牵头单位:青岛开发区、青岛自贸片区、中德生态园、区商务局,参与单位:区文旅局、区外事服务中心、黄岛海关、董家口港海关)
 
27.提升双向投资水平。大力吸引外资集聚,鼓励世界500强、行业头部企业等跨国公司来新区发展。支持本土大企业在价值链中高端环节开展跨国经营,健全企业走出去预警与风险防范机制。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350家,完成信用培育企业10家,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增长20%,货物进出口额稳定增长。(牵头单位:区商务局、区招商中心,参与单位:黄岛海关、董家口港海关)
 
28.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贸易进口规模超过2000亿元。率先开展绿色贸易规则衔接,促进绿色贸易较快发展。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扩大研发设计、节能环保等服务进口,助力建设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牵头单位:区商务局)
 
四、系统推进市场化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29.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激活企业发展活力。推动区属企业强化战略资源整合能力,在重点产业链发展、重点片区开发等领域更好匹配城市发展战略。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构建“效益+贡献”综合考评体系,持续提升国有经济竞争力。(牵头单位:区财政局)
 
30.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若干措施,全面落实个体工商户及中小微企业税费优惠政策,促进市场主体提质增量。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卡位入链”工程,支持更多中小企业融入龙头企业产业链。(牵头单位:区优化营商环境办公室、区民营经济发展局、开发区税务局、黄岛区税务局)
 
31.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处置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和低效用地1.7万亩。推动海域使用权分层立体设权。深化“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改革,深入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健全统一规范高效的人力资源市场,探索建立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有效衔接机制。加强公共数据规范化管理,推动数据资源要素宽领域多场景利用。(牵头单位:区自然资源局、区海洋发展局、区人社局、区工信局,参与单位:开发区税务局、黄岛税务局)
 
32.建设高效服务政府。制定新区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开展工作成效“回头看”行动,推动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扩大“一码亮证”应用领域,率先建成“无证明城市”。实施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强化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在国家级新区营商环境评测中保持前列。(牵头单位:区优化营商环境办公室,参与单位:区发改局、区工信局、区司法局、区行政审批局、区市场监管局)
 
五、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33.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完成既定目标,争创山东省示范。推进金能棋子湾、胶州湾海上光伏等新能源项目。推动大唐黄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100MW/200MWh储能电站项目实施。做好小珠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服务,推动海上能源岛试点。(牵头单位:区发改局,参与单位:区海洋发展局、区自然资源局、区城管局、区行政审批局)
 
34.实施清洁能源替代计划。开展供热能源替代工程,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地区“煤改气”“煤改电”,实施1万户农村清洁取暖改造。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推进充电设施建设。拓展氢能在汽车、轨道交通、港口、化工、发电及备用电源等全场景应用。(牵头单位:区城管局、区工信局、区发改局,参与单位:区住建局、区交通运输局)
 
35.实施煤炭消费压减计划。严控新增耗煤项目,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实施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减少非电行业燃煤消费。加快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关停大唐黄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3号机组。实施燃气发电示范,开展中燃明月燃气热电项目前期工作。(牵头单位:区发改局,参与单位:区城管局、区工信局)
 
36.强化能源安全保障。推动220千伏崖前输变电、光电产业园等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本地电力保障能力。推进中石化董家口LNG项目扩建,提升天然气上游气源保障能力。加快建设原油管道,建成董家口港区原油商业储备库,提升港口原油接卸能力。建立能源应急保障调度机制,提升调度储备能力及运维管理水平。(牵头单位:区发改局、区交通运输局、董家口经济区)
 
37.加强自然碳汇调查评价。开展森林、湿地、海洋、土壤等碳汇本底调查、碳储量评估、潜力分析。推动自然碳汇交易中心(山东)投入运行。(牵头单位:区自然资源局、区海洋发展局,参与单位:区发改局、区生态环境分局)
 
38.创新绿色低碳发展体制机制。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化气候投融资国家试点,筹办中欧环境与气候论坛。积极参与用能权交易工作,探索开展用能权确权,破解优质项目落地能耗要素制约。围绕“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推动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建设。(牵头单位:区发改局、区生态环境分局、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参与单位:区海洋发展局、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区会展业发展促进中心、金融科创区、区财政局、区自然资源局、区统计局)
 
39.增加绿色金融产品供给。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商业可持续原则,为绿色低碳项目提供长期限、低成本资金。支持金融机构运用绿色票据、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工具,持续加大绿色贷款投放。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发行碳中和债等绿色债券。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设立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基金。推行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等绿色保险。(牵头单位:区地方金融监管局、中国人民银行黄岛支行,参与单位:区财政局、区生态环境分局)
 
40.实施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开展绿色工厂和绿色社区创建活动,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畅通绿色产品销售渠道,扩大节能环保汽车、节能家电等绿色产品供给。推广绿色建筑标准,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开展近零能耗建筑试点示范。全面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创建30个生活垃圾分类五星小区。(牵头单位:区城管局、区住建局、区商务局,参与单位:区交通运输局、区工信局、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41.建设全国美丽海湾。整治灵山湾等湾区生态岸线,开展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绘就岸绿滩净、岛秀湾美的生态画卷。推进海洋环境预警监测能力建设,提升赤潮、绿潮等生态灾害防控能力。(牵头单位:区海洋发展局,参与单位:区综合执法局、区自然资源局、区生态环境分局、区城管局、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
 
42.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开展大小珠山等山系生态修复,实施森林抚育10000亩。加强白马河等河湖、唐岛湾国家湿地公园等湿地保护管理,坚决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建立生物安全管理机制,防治外来物种侵害。(牵头单位:区自然资源局,区农业农村局,参与单位:区海洋发展局、区生态环境分局)
 
43.建设现代水治理体系。有序实施规模化海水淡化项目,推动海水淡化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体系,建设海水淡化基地。建设铁山水库等4个安全防护及智慧水务工程。实施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完成西冯河、南辛安河等河道整治,提升龙泉河、镰湾河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推进城市排水“两个清零、一个提标”。完成61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实现无害化处理全覆盖。(牵头单位:区城管局、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班,参与单位:区生态环境分局、区农业农村局)
 
44.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污染整体防治能力。实施污染物协同控制,巩固重污染天气清零成果,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开展新污染物治理,严格建设用地环境准入,提升土壤污染源头防治水平。(牵头单位:区生态环境分局)
 
45.打好净土保卫战。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强化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排放总量、农业面源污染等污染源头管控,提升土壤修复质量。(牵头单位:区生态环境分局、区农业农村局、区住建局、区自然资源局)
 
六、聚焦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打造美丽宜居典范城市
 
46.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统筹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合理确定农业、生态、城镇等功能空间,提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质量和效率。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牵头单位:区自然资源局)
 
47.高效推进城市更新和建设。推动154个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项目。加快王台、自贸、董家口等重点低效片区开发改造,实施40个重大项目,征迁腾地6000亩以上。推进G228丹东线等15个重点道路工程,打通隐珠二路等6条未贯通道路,实现珠江路全线通车。开展滨海学院站TOD等城市设计。(牵头单位: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指挥部、区自然资源局、区住建局、区交通局、建筑工务中心、区城管局、区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指挥部,参与单位:青岛开发区、青岛自贸片区、董家口经济区、长江路街道)
 
48.强化城市精细管理。加强数字社会建设,完善城市云脑,建成智慧社区205个,拓展智慧交通等信息化应用场景。建设5处公共停车场,新增泊位1400个。改造公交站点100处。集中开展线缆入地、乱贴乱画整治等行动,加大违法停车、破坏市容等违法行为处罚力度。(牵头单位:区工信局、区城管局、区住建局、区交通运输局、区综合执法局、开发区公安分局、黄岛公安分局,参与单位:区行政审批局、区机关服务中心)
 
49.加快建设公园城市。完善公园城市建设长效机制,完成4处口袋公园、2条滨海绿道、5处林荫廊道等建设。实施宜林荒山荒地、火烧迹地、疏林地生态修复造林工程。(牵头单位:区城管局、区自然资源局)
 
七、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
 
50.抗牢粮食安全重大责任。守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新建高标准农田面积1.5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面积2.1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25万吨。开展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新建大场粮所铁山储备库,对王台粮所、六汪粮所、泊里粮所、大场粮所等粮所粮站实施升级改造。强化现代种业发展,加强种质资源保护、育种创新攻关、种业企业扶优和良种繁育推广。(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发改局、现代农业示范区、区海洋发展局)
 
51.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好12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培育1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增3家乡镇商贸中心,壮大海青茶、宝山蓝莓、大村食用菌等特色产业集群。(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商务局)
 
52.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修建“四好农村路”54公里,改造供水管道13公里,建成21个美丽乡村示范村,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城管局、区交通运输局)
 
53.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五年过渡期内“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广“乡村公共资源+共富公司”模式,接续开展东西部协作和省内帮扶工作,全面完成各项任务指标。(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工委组织部)
 
54.创新乡村振兴体制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等制度改革。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头雁领航”工程。推广“村法律顾问+专职人民调解员”工作模式,鼓励公证、司法鉴定、仲裁等法律服务向农村延伸。(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工委组织部、区自然资源局、区司法局)
 
八、推动文化自信自强,汇聚高质量发展精神力量
 
55.建设新时代文明西海岸。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网络正能量传播体系,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牵头单位:工委宣传部、区文明办)
 
56.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挖齐长城文化、海洋文化、琅琊文化等历史文脉,推进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挖掘杨家山里、海军基地(海军公园)等红色文化遗产。推进剪纸、年画、茂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打造非遗特色镇、特色街区。(牵头单位:区文旅局、区自然资源局)
 
57.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启用市民中心,开放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打造城市文化地标和市民精神家园。建成大学城六大公共场馆,增建文体设施20处,举办群众性文化活动1.5万场次。启用奥体中心体育馆,承办中甲联赛、山东冰球联赛、青少年足球邀请赛,吸引职业俱乐部和高水平赛事长期落户,加快建设体育强区。(牵头单位:区文旅局、区教体局、古镇口核心区)
 
58.大力发展时尚文化产业。高标准建设青岛影视基地,新引进影视企业100家,备案拍摄作品100部。推动中国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峰会、青岛影视博览会顺利举办。建成欧米勒钢琴产业园,筹办凤凰音乐节等本土节庆活动。创新啤酒节运营模式,提升国际化、标准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承办青岛数字文化应用产品交易大会等重点会展活动300场。放大西海艺术湾等艺术展示功能,推出虚拟现实场景,精心策划潮人聚集地和网红打卡地。(牵头单位:灵山湾影视文化区、区影视产业发展中心、区文旅局、团区委、区教体局、区会展业发展促进中心)
 
59.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国家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实施“两湾一岛一线”重点任务攻坚,高水平服务保障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精准招引文旅重大项目,引领高端旅游市场发展。推动东方贝壳文化博览园等总投资700亿元的40个文旅项目早日建成运营。建设唐岛湾文化艺术中心,推出全市首个大型实景演艺项目,打造旅游核心“爆点”。(牵头单位:区文旅局、区招商中心)
 
九、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持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60.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编制出台促进共同富裕行动方案,打造共同富裕标杆样板,形成一批具有新区辨识度的制度创新成果。开展镇村共富公司试点,绘制共同富裕需求数字地图和资源分布图。(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工委组织部,参与单位:区人社局、区工信局、区卫健局、区民政局)
 
61.提高就业容量质量。开展全省就业环境友好型城市试点,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城镇新增就业7万人。建设就业见习基地30个,职业技能精准培训8000人,新增公益性岗位8100个,引进青年人才3万人。(牵头单位:区人社局、区招才中心,参与单位:区残联)
 
62.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施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行动计划,开工建设烟台路小学、淮河西路幼儿园等学校16所,增加学位1.3万个。深化国家产教融合试点,打造3所省级高水平职业学校和6个特色专业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牵头单位:区教体局)
 
63.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水平。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打造半岛区域医疗中心。推进建设肿瘤医院等9个高水平医疗项目,启动区中心医院提升工程,青岛妇女儿童医院西海岸院区基本竣工。建设省级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成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5家名医基层工作站。加快区中医医院、区第二中医院迁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牵头单位:区卫健局)
 
64.增强民生保障能力。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继续做好企业保险服务工作。建设54处医保工作站,打造15分钟医保服务圈。推动DRG支付方式改革扩面覆盖。完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牵头单位:区人社局、区医保局)
 
65.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统筹城镇中等及以下收入家庭、新市民和引进人才住房保障需求,推动城镇常住人口住房保障全覆盖。持续推进公租房建设,稳步增加小户型、低租金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牵头单位:区住建局)
 
66.建设全龄友好型社会。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建设普惠托育项目18个,新增托位1730个。建成老年大学三沙路校区。(牵头单位:区卫健局、工委老干部局)
 
十、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新区
 
67.筑牢疫情防控屏障。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疫情防控工作部署,持续优化调整疫情防控策略。加强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推动县级以上疾控机构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全覆盖。(牵头单位:区卫健局)
 
68.确保经济安全运行。加强重要经济指标动态监测和分析研判,健全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有效机制。推进落实“金安”工程,加强财政金融等领域风险防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牵头单位:区发改局、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区财政局,参与单位:黄岛公安分局、开发区公安分局)
 
69.建设平安和谐新区。坚持和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推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行动,落实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食品药品全过程安全监管,不断提升食品药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常态化机制化推进扫黑除恶,依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跨境网络赌博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违法犯罪。创新群防群治格局,加快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牵头单位:工委政法委、工委网信办、区司法局、区应急管理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社会治理中心、开发区公安分局、黄岛公安分局)
 
70.完善现代应急管理体系。完善智能应急指挥系统平台,提升监督管理、预警发布、指挥救援等功能。健全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体系,规划建设新区救灾物资储备库,综合提升应急保障能力。(牵头单位:区应急管理局、区发改局,参与单位:区自然资源局、区海洋发展局、区气象局)
 
十一、切实抓好组织实施
 
71.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区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作用,统筹研究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工程,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完善政策,加强指导。
 
72.完善工作机制。健全政策支持体系,围绕科技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绿色低碳技术应用、标准化创新发展等领域,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加强评估督导考核,确保各项工作具体化、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推进落实,建立重点工作台账,建立问题发现、协调、解决、反馈闭环管理机制。
 
73.营造浓厚社会氛围。及时挖掘各单位在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大宣传报道力度,注重推广示范,推动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浓厚氛围。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