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乘公交、少用一次性筷子,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可以让人们在碳普惠、
碳交易平台上赚取收益。在这样的市场机制激励下,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每一次低碳行为,都可汇聚成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的力量。
碳普惠飞入寻常百姓家
事实上,随着碳普惠的发展,
碳减排开始从企业飞入寻常百姓家。
碳普惠是一项创新的自愿减排机制。这套机制利用“互联网+大数据+
碳金融”的方式,具体量化小微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的节能减碳行为,并赋予一定的价值,建立起以商业激励、政策鼓励和核证减排量交易相结合的正向引导机制,实现了个人碳减排“可记录、可衡量、有收益、被认同”。
早在2015年,广东在全国率先启动碳普惠
试点。近年来,多种类型的碳普惠机制越来越丰富。6月初,武汉碳普惠综合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市民扫码登录即可创建个人碳账户,践行乘坐公交地铁、租用共享单车、减少一次性用品等低碳行为后可获得碳普惠减排量。
而数字货运平台满帮集团不久前也联合南京邮电大学上线了货运行业司机碳账户体系,首批“碳账户”率先向全国3000名货车司机开放。山西运城的货车司机范师傅通过碳账户减少空驶率,6月前半个月减碳1.51吨,获得平台发放的三张优惠券。与此同时,记者了解到,一些企业内部也推出了碳普惠试点。如,碳阻迹(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就在公司内部推出了碳减排兑换商品试点,在员工间倡导
低碳生活方式。
碳普惠走向大众得益于技术的进步。“以前,如何准确计算个人减碳数量并形成市场化的激励机制是最大难点。”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天说,随着数字经济和智能商业兴起,个人衣食住行的碎片化
碳排放有了量化的可能,促进碳普惠走进日常生活。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 ta np ai fan g.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