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碳方案覆盖建筑全生命周期
建筑行业属于高排放行业,在“双碳”目标背景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本届碳博会上,上海市建筑
碳排放智慧监管
平台正式启动。据悉,该
平台前身是运行十余年的上海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此番改造升级对接各类市级数字化平台数据资源,聚焦建筑
碳排放监测管理、能源与环境智能服务、可再生能源监测等核心功能,在空间维度上覆盖全市建筑碳排放、公共机构建筑碳排放,时间维度上覆盖建筑设计、施工、运行、改造、拆除的全生命周期。目标到2030年实现对1.5亿平方米公共建筑的碳排放实时监测分析,平台还将为本市建筑领域节能降碳提供大数据智慧分析和数据支撑。
科技与艺术的融合,近10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临港中心(世界顶尖科学家
论坛永久会场)是全国最大的超低能耗公共建筑,预计每年可节约230万度电;“一大会址·新天地”近零碳排放实践区,针对超大城市中心城区城市更新过程中
碳计量技术体系缺失、
碳减排技术集成不足提出整体解决方案;位于崇明的花博会园区是国内首个“展期碳中和+园区碳中和”示范
案例,华建集团从设计源头植入低碳基因,实现城市区域规划和建筑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减碳。
新材料是建筑行业减碳增能的一大抓手。隧道股份专注研发轻量化、环保化、循环利用的
绿色建筑材料,在现场展出了“点泥成金”、实现循环利用的低碳型土体固化剂,最快两小时就能达到通车条件的高性能快硬混凝土,让建筑废料“变废为宝”的再生结构混凝土,以及可爱造型、能浮于水面的纳米改性泡沫混凝土等。据介绍,这些绿色新建材已被广泛运用到北横通道、保利大剧院、内环“年轻化”项目、武宁路快速化改建工程等一大批上海重点建设项目中,助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节能增效。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交|易^网-tan pai fang . c o 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