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国际发布研究报告称,氢能已成为构建未来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的重要载体。欧美、日韩等主要国家和地区,都把绿氢作为未来产品发展战略,并且相继制定了最新的供应策略、应用以及降本路径,加速产业发展,世界氢能产业发展已进入重要窗口期。建议关注相关石化企业中国石化(600028)(600028.SH)、中国石油(601857)(601857.SH)、卫星化学(002648)(002648.SZ)、东华能源(002221)(002221.SZ)、宝丰能源(600989)(600989.SH)等。
▍海通国际主要观点如下:
可再生氢产能稳步提高。
截止2022年底,全球电解水制氢累计装机容量700MW,同比新增170MW,约+32%。新增装机容量可生产可再生氢气9万吨/年。其中,我国累计装机容量300MW,占比最高,为43%;欧洲180MW,占比26%;北美80MW,占比11%;其他国家及地区140MW,占比20%。我国电解水制氢装机容量以碱槽为主,欧洲及北美地区以PEM为主。
氢能技术取得突破进展。
中国已掌握氢能制备、储运、加氢、燃料电池和系统集成等主要技术和生产工艺。
(1)制氢方面,车用质子交换膜、电池系统集成取得突破,相关产业链已经建立;面向氢能重卡的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成为氢能产品的高技术亮点,具备国际领先水平。但电堆水平和国外仍有差距,膜电极等基础材料技术成为下一步亟需攻克的瓶颈。
(2)储氢方面,在长距离输送氢气技术方面获得突破。中国石化“西氢东送”起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终点位于
北京市,管道全长400多公里,是我国首条跨省区、大规模、长距离的纯氢输送管道。管道建成后,将用于替代京津冀地区现有的化石能源制氢,大力缓解我国绿氢供需错配的问题,对今后我国跨区域氢气输送管网建设具有战略性示范引领作用。
氢能应用领域逐步扩大。
我国已在部分区域实现燃料电池汽车小规模示范应用,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14979辆,居全球第三。加氢站网点建设正在铺开。到2022年年底,中国已建成加氢站310座,居世界第一。氢能产业呈现集群化发展态势。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汇集全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300家。
我国积极融入全球氢能产业供应链。
我国加强与各国在技术创新、
绿色氢能贸易、标准规则等方面的开放合作。根据国家能源集团官网,2023年4月,国家能源集团与法国电力集团签署扩展合作协议,规划在江苏东台共同建设“风光氢储”
绿色能源协同融合的海上综合智慧能源岛示范项目,总规划装机150万千瓦,并将积极达成第三方市场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具体合作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
氢能产业发展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政策风险等。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