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部碳金融教材第二本来袭!全面介绍“双碳”目标下的金融制度和创新,现已出版!

文章来源:人大生态金融蓝虹2023-06-14 08:14

编者按
 
高等学校碳金融“十四五”规划教材的第一本《碳交易市场概论》已经出版,本书是本套教材的第二本。本书既注重与《碳交易市场概论》内容上的延续性,又注重其作为独立课程教材的完整性。本书是在《碳交易市场概论》的基础上,对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的金融制度、金融工具和手段、金融市场创新等进行综合分析与介绍。内容包括:一是“双碳”目标下金融机构新的碳业务板块以及相关制度、工具和产品创新,如碳信贷、碳基金碳债券、碳保险等;二是碳交易市场资产金融化推动下的各类碳金融工具和业务创新,如碳期货、碳期权、碳远期、碳掉期等碳金融衍生工具和产品等,以及生态碳汇金融等新型金融形态;三是满足碳金融资产管理需求而产生的碳指数、碳风险管理;四是国际碳金融制度、标准和监管政策等。本书注重理论与实务案例的结合,适合高校碳金融相关专业的学生、碳金融相关领域的从业者,以及需要系统了解掌握碳金融知识的读者阅读使用。
 
《碳交易市场概论》《碳金融概论》均配有制作精良的教学课件PPT,如有需要,请凭购书订单截图与公众号管理员联系索取。
 
前   言
 
2022年教育部印发《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就加快碳金融和碳交易教学资源建设提出具体要求,鼓励相关院校加快建设碳金融等紧缺教学资源,完善课程体系。为贯彻落实上述要求,我们组织编写了国内第一套碳金融系列教材——高等学校碳金融“十四五”规划教材,本套教材包括《碳交易市场概论》《碳金融概论》《碳资产管理》《碳基金与投资》《碳金融法律与政策》等。在编写这套碳金融系列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已经构建了碳金融学科建设的理论体系。碳金融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需要形成一个学科。目前,国际国内社会经济发展对碳金融实践人才的需求急切且广泛。第一,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因此需要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和手段以及金融创新为实现“双碳”目标融资,包括碳信贷、碳基金、碳债券、碳保险等。因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涉及很多创新领域和创新行业,如新能源、碳捕获等,日新月异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形态更新需要金融业的不断创新相配合,这就构成了碳金融融资板块的重要内容。第二,在“双碳”目标下,各个行业都要实现低碳化和零碳化,作为现代社会核心产业的金融必然要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对金融业务、流程和手段进行更新和创新,以实现整个金融业的低碳化和零碳化,因而急需大量碳金融人才加入和融入其中。第三,随着世界各国碳交易市场的建立,以及各类金融工具和手段在碳交易中的创新和运用,产生了大量以碳交易市场为基础的碳金融工具和碳金融衍生工具。这些工具加速了金融资产的流通,成为金融业扩张中非常重要的创新板块,并深刻影响着金融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潮流。第四,“双碳”目标催生的各种碳资产管理,将增强碳资产的流通性,能够更好地实现碳资产的优化配置,也必将推动各种碳资产管理手段和工具不断创新和更新,形成新的碳金融业务形态。第五,由于碳金融资产的特殊性、全球流动性,其经常被创新成为国际上具有生态补偿功能的工具和手段,经常被设计为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和经济援助的资金机制。碳减排是全球公共物品,在全球公共财政缺失的情况下,碳金融还承担着用金融的手段实现全球公共财政功能的任务,例如《京都议定书》框架下的清洁发展机制等。因此,碳金融是国际金融的重要创新,只有拓展和创新国际金融领域的知识和内容才能满足碳金融不断国际化的急切需求。
 
这些新增的碳金融实践领域急需大量的碳金融专业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是教材,但目前国内高校碳金融教材相当缺乏。由于把碳金融仅仅当作一门课程,现有的碳金融教材通常只有一本,而且从内容上看,也仅限于简单地介绍碳交易市场及由此产生的碳金融衍生工具,没有扩展和详细全面地介绍碳金融实践领域的创新发展。但从各类新型碳金融行业的发展以及各种碳金融实践来看,其业务知识需求和人才培养绝对不是一门课程或一本教材就能够完成的,需要更加深入、更加全面地介绍碳金融相关知识,这就要求将碳金融由单一课程扩展为学科。我们编写的这套具有学科完整性的碳金融教材,有助于满足我国“双碳”目标下越来越急切的各类碳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本套教材的第一本《碳交易市场概论》已经出版,《碳金融概论》是本套教材的第二本。在《碳金融概论》的编撰中,我们既注重其与《碳交易市场概论》内容上的延续性,又注重其作为独立课程教材的完整性。碳交易市场是碳金融资产形成的基础,是碳金融一级市场建立的起点。在《碳交易市场概论》中,我们着力于完整深入地介绍碳交易市场形成的背景,国际国内碳交易市场发展的历史沿革和制度变迁,使学生能够层层递进地理解碳交易市场要素、制度演进、不同类型碳交易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市场的互动配合,特别是我国区域性碳交易市场、全国性碳交易市场以及自愿性碳交易市场建设和发展的政策演变、市场构建、市场产品创新和发展状况等。
 
《碳金融概论》是在《碳交易市场概论》的基础上,对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的金融制度、金融工具和手段、金融市场创新等进行综合分析与介绍。内容包括:一是“双碳”目标下金融机构新的碳业务板块以及相关制度、工具和产品创新,如碳信贷、碳基金、碳债券、碳保险等;二是碳交易市场资产金融化推动下的各类碳金融工具和业务创新,如碳期货、碳期权、碳远期、碳掉期等碳金融衍生工具和产品等,以及生态碳汇金融等新型金融形态;三是满足碳金融资产管理需求而产生的碳指数、碳风险管理;四是国际碳金融制度、标准和监管政策等。
 
本教材具有以下特色:一是完整体现碳金融的金融属性。单本碳金融教材,因为教学时间和内容的限制,往往会把三分之二的篇幅聚焦于碳交易市场的构建,而对碳金融制度、工具和手段有所忽略。现实中,“双碳”目标下巨大的融资需求、金融机构低碳化零碳化发展趋势、日益增加的碳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需求、国际化碳金融市场拓展等都要求碳金融人才能够熟练理解和运用各种碳金融制度、工具和手段,比如人民银行的各种碳金融货币政策工具、银保监会对碳信贷和碳保险产品的规范、各种金融衍生产品和工具在化解碳融资及碳资产管理等方面风险中的作用等。《京都议定书》签订之后,碳交易市场和碳金融在减碳中的巨大作用成为共识,各国纷纷构建碳交易市场,推动碳金融发展。相对于碳税,碳交易市场在建立成本上的优势并不明显,因为碳交易市场的构建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碳交易市场最大的优势是,通过交易能实现碳资源优化配置,降低整个市场的碳减排成本。因此,交易是碳交易市场的灵魂,而要增加碳资产的流动性和交易量,金融工具的熟练运用是基础,否则二级市场无法发育和成长。而且,即使从狭义的碳金融角度来看,从业人员对与碳相关的金融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也是他们顺利开展工作的前提。
 
二是理论方法与实务案例相结合。本教材首先介绍碳信贷、碳基金、碳债券、碳保险、碳金融衍生产品、生态碳汇金融等“双碳”目标下新型金融形态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碳金融行业,奠定从事深层次学习、研究和实践等的基础。同时,突出碳金融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通过分析实务案例,学生能够更快掌握碳金融知识在具体实践中的运用,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三是充分贴合教学需求。本教材每章设置学习目标、主要内容、本章小结、思考题,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安排教学内容,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思考。另外,每章还以电子版形式配置了教学PPT,能够更好地帮助教师和学生安排教学和学习。
 
本教材共分十一章。第一章碳金融概述。本章从金融学基本理论和“双碳”战略基本特性的维度,阐释碳金融的基本定义与内涵以及碳金融的特征,界定碳金融的功能与作用,分析碳金融发展的理论基础。碳金融作为一种促进碳减排、实现低碳发展的金融创新,具有金融的一般特征;本章更加突出其利益兼容性、政策导向性、学科交融性、范围广泛性和动态变化性等特征。
 
第二章碳金融市场与碳金融工具。本章介绍国内外碳金融的源起与法律政策、国际成熟碳金融市场和碳金融工具。碳排放权产品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以及产品价格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其定价机制与传统产品差异较大,而且实践证明,单一的现货市场存在流动性不足、市场配置资源能力弱等问题,难以满足企业灵活履约和风险规避的需求,也很难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碳市场,最终影响碳减排的实际效果。碳金融具有价格发现、分散风险和套期保值功能,以碳现货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碳远期、碳期货、碳期权、碳掉期等碳金融衍生品,为碳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因此,世界各国都制定了法律法规,推动碳金融市场发展和碳金融工具创新。
 
第三章碳金融市场定价机制。本章阐述碳金融市场定价机制的内涵、运行的微观经济逻辑,分析碳税、碳排放权交易、碳信用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碳定价工具在碳金融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介绍和分析国际碳金融市场定价机制的整体发展概况,回顾我国碳金融市场定价机制的发展过程、梳理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未来创新发展方向。
 
第四章碳信贷。本章介绍碳信贷的起源,阐明碳信贷与碳信用的关系,定义狭义碳信贷和广义碳信贷。狭义碳信贷指的是以碳信用为质押标的的信贷业务,广义碳信贷指的是支持碳减排项目的融资信贷业务;归纳总结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经济体碳信贷业务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主要业务和产品;分析我国碳信贷相关政策法规、市场、业务产品及案例。
 
第五章碳债券。本章介绍碳债券的定义和内涵,梳理国际和国内重要的碳债券标准,并从发行主体、项目领域和项目期限的角度介绍不同的碳债券类型;梳理国际碳债券政策、市场和产品,分析中国碳债券的政策演进、发展历程、市场和产品创新,比较欧盟、美国、中国的碳债券支持政策和碳债券市场发展,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碳债券的发展方向。
 
第六章碳基金。本章介绍碳基金的发展历程、内涵和基本功能,梳理世界银行碳基金和其他国家主要碳基金的基本情况,包括碳基金成立宗旨、目标和资产组合等,总结国际主要碳基金的内部结构、业务管理以及其具体运行机制,包括投资机制、风险控制机制、监管机制等;介绍中国碳基金的发展历程,对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中国碳汇基金、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等主要碳基金进行分析,并将我国碳基金与国际主要碳基金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碳基金的发展方向。
 
第七章碳保险。本章定义广义碳保险和狭义碳保险。广义碳保险是指降低气候变化给经济社会带来的风险的保险业务或产品,包括碳排放权交易保险、碳汇保险、助力碳减排的保险、气候保险;狭义碳保险是指围绕碳交易市场的保险产品。本章在大数定律、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以及风险转移等保险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碳保险理论框架。介绍碳排放权和碳汇保险的承保风险和基本种类,分析新能源保险、低碳交通保险、低碳建筑保险等助力碳减排的保险的概念、分类及功能,总结巨灾保险和天气保险的基本概念和运行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碳保险市场、产品和功能。
 
第八章生态碳汇金融。本章阐述生态碳汇金融的定义、功能和发展历程;介绍林业碳汇、湿地碳汇、草地碳汇、耕地碳汇、土壤碳汇、海洋碳汇等,以及建构在此基础上的生态碳汇期货、生态碳汇期权、生态碳汇基金、生态碳汇远期、生态碳汇质押、生态碳汇回购、生态碳汇保险等生态碳汇金融产品的市场、发展及运行;阐述我国生态碳汇金融的发展以及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重要作用,分析现存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生态碳汇金融知识,通过金融运作推动碳吸纳增长。
 
第九章碳金融衍生品。本章介绍碳金融衍生品的产生、特征和功能,梳理碳期货、碳期权、碳远期、碳掉期等主要碳金融衍生品的特点;总结碳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要素和交易,从宏观结构和微观体现两个层面讨论碳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层次结构,并通过碳期货、碳期权、碳远期、碳掉期等产品的套期保值等案例分析详解交易过程;阐述国际碳金融衍生品的市场规模、交易品种、价格及交易量波动变化、交易结构等内容,分析中国碳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政策背景、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和前景。
 
第十章碳指数。本章阐述碳指数的定义和功能,碳指数是衡量和评价碳市场运行情况和碳资产总体价格水平的权威指标,并且能够作为标的成为新型碳金融衍生品的基石;介绍国际代表性碳指数,包括巴克莱资本全球碳指数、瑞银温室气体指数、美林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指数,以及较为新兴的IHSMarkit碳指数家族、ICE碳期货指数家族等,分析其发展历程、编制原理、运行机制和相关产品;梳理我国碳指数,包括中碳指数、复旦碳价指数、置信碳指数、“孔氏碳指”、碳中和指数等,分析其编制方法和运行机制,并进行国际比较,分析未来我国碳指数在指数成分股(成分合约)、权重设置和指数产品设计上的发展方向,帮助学生全面认识碳指数体系。
 
第十一章碳金融风险管理。本章阐述碳金融风险的内涵以及其与传统金融风险的区别,介绍碳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和表现特征、识别的内容和方法,梳理碳金融风险的度量评估方法,包括以VaR模型和久期模型为代表的市场风险度量。结合当前中国开展的主要碳金融业务,阐述碳金融风险类型、管理程序和主要策略、主要风险管理流程、监管体系的架构和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不同类型碳金融风险的差异和联系,掌握碳金融风险识别方法和评估模型,熟悉碳金融风险监管的目标、体系架构、具体内容以及相关监管规则。
 
《碳金融概论》全面介绍和分析碳金融制度、手段和工具,在《碳交易市场概论》的基础上,阐释和分析各类金融政策和工具创新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运用和作用机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运用金融政策、方法和手段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实现“双碳”目标。本教材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完整的碳金融知识与业务操作,能够满足金融机构、减碳企业、碳交易市场相关机构、碳资产管理公司等对碳金融人才系统性培养的需求。
 
为了使学习更具有系统性,建议先学习《碳交易市场概论》,再学习《碳金融概论》。循序渐进、系统全面地学习碳金融市场相关知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务操作能力。
 
 
编者
 
2023年2月
 
 
  ※ 作者介绍 ※  
 
 
蓝虹
 
畲族,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纽约大学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特聘院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绿色金融分会副主任,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学会理事,中国农村金融学会常务理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可持续金融行动机构高级学术顾问,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绿色金融专家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金融顾问,江苏省金融业联合会首席绿色金融专家,江西省、贵州省绿色金融顾问,兰州市气候投融资顾问;中国农工民主党北京市委员会资源环境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生态环境工作委员会委员。
 
束兰根
 
管理学博士,正高级经济师,江苏省产业教授,江苏省“333人才工程”科技企业家,南京大学新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特聘教授、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首席专家,江苏省绿色金融专委会主任。长期致力于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出版《科技金融——理论与实践》《科技金融的创新与发展》《绿色金融解释》《碳交易市场概论》等著作;在国家级核心期刊、省级理论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持省部级重点课题6项,获得省部级社科成果奖3项。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