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5~26日,中国科学院学部“碳达峰与
碳中和”科学与技术前沿
论坛在
北京国二招宾馆召开。本次
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办,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中国科学院化学部、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中国科学院学部学术与出版工作委员会承办,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中国科学》杂志社协办。
论坛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仲礼、张涛、王秋良担任执行主席,包括24位院士在内的,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河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等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130余位
专家共同参与研讨。
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创院院长、卓越教授张中祥作了题为“双碳目标下中国
碳市场建设与国际合作”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中国试水
碳排放权交易,2013年在七个省市启动了
碳排放交易
试点,2014年6月交易
试点全部上线交易。碳排放交易试点的设计、运行和
履约为完善碳排放交易试点的运行和试点向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推进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2021年全国
碳市场的建设和发展进入新阶段,全国ETS将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
碳价信号。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国碳市场累计运行114个交易日,按企业数量计的
履约完成率为94.4%,比国家公布的按履约量计的履约完成率低5.1%,全国碳市场存在明显履约驱动。中国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覆盖的碳排放量达45亿吨二氧化碳,2021年全国碳市场和
碳交易试点合计交易额12.9亿欧元,但离世界最大的碳市场还很远。碳市场的发展需要进一步进行电价机制改革配合,并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发挥碳排放交易作为市场手段实现“双碳”目标的规则。
在未来全国碳市场建设的重点方面,张中祥建议全国性的碳排放权交易立法;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将碳排放交易作为市场工具使用的规则,需要建立科学的配额分配长效机制,不断提高
碳配额有偿分配比例,通过
拍卖有偿分配
碳配额所得可设立转型基金, 用于支持经济欠发达或经济发展慢的地区,受减排约束影响更大的地区、行业和群体,减少区域间的差异,助力共同富裕;扩大全国碳交易市场覆盖范围,钢铁、水泥、电解铝行业应优先纳入第二批全国碳市场;促进市场主体多元化,增加交易品种。同时,中国应与国际社会一道就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碳核算体系、与WTO规则的兼容性、适用的范围和时机等议题加强对话与协调,制定出能被广泛接受的应对竞争力和碳泄漏顾虑的政策或指南,避免单方面采取碳边境调节措施可能带来的冲突。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