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市场之手推进内蒙古大兴安岭 林区“固碳增汇”
两会期间,闫宏光代表建议,以市场化、标准化、金融化、科技化全面推进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固碳增汇”能力建设。
巩固提升生态系统增汇是应对气候变化,发挥森林吸收温室气体功能,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生态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发挥自身生态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碳汇生态价值转化路径,在做强生态主业巩固提升“碳库”规模、积极开展
试点探索项目驱动、注重技术创新推动增汇能力提升、规范碳汇项目和资源管理等方面开展了基础性研究。
闫宏光代表表示,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生态功能区面积10.67万平方公里,森林面积8.37万平方公里,森林蓄积9.4亿立方米,森林蓄积年净增量约2000万立方米,保守估算林木年固定二氧化碳达3600万吨以上,完备的生态系统、丰富的森林资源为落实国家“双碳”战略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巨大潜力。
据介绍,近年来,内蒙古森工集团积极巩固提升碳汇能力,探索碳汇产品生态价值转化,开展了一系列基础性、长远性林业碳汇工作。坚持做强生态主业。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20多年,累计减少木材采伐3817万立方米,减少二氧化
碳排放8000万吨以上。筑牢生态“防火墙”,高效扑救森林火灾,坚持“当日火、当日灭”,有效减少人为和自然因素导致的
碳排放。近五年累计完成森林抚育3000万亩,补植补造180万亩,各类造林60万亩,碳汇潜力显著提升。积极稳妥推进试点。2014至2020年共试点开发储备了涉及两种
方法学、三种模式的林业碳汇项目9个,测算减排4855.8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年均减排113.7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注重技术创新与应用。开发《天然次生林经营碳汇项目
方法学》填补天然林方法学空白,努力拓展市场化空间。开展《林区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兴安落叶松增汇经营技术研究推广》等科研推广项目,争创国家森林增汇长期科研基地。规范碳汇项目管理。在国内率先提出以碳汇数据库为基础规范管理碳汇资源,统一指导林区碳汇项目开发和管理工作。注册成立专业化市场化碳汇科技公司,明确了碳汇“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运营模式。规范碳汇产品
平台交易,累计实现碳汇产品销售3516万元。
“目前,全国自愿减排交易机制尚未重启,强制市场碳汇需求缺乏,自愿抵消机制尚未建立,林草湿等生态碳汇项目开发标准、监测评价机制等技术工具匮乏,严重制约了碳汇产品的价值实现。当前林草碳汇能力的巩固提升主要依靠国家相关生态保护修复等资金投入,缺乏市场化机制的引导,资金投入渠道单一,社会参与不够,创新活力不足,限制了固碳增汇能力的进一步提升。”闫宏光代表说。
因此,闫宏光代表建议:
强化市场体系作用,以碳汇交易提升碳汇资产价值。内蒙古长期存在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东部碳汇资源富集缺乏价值转化途径,西部企业单位对排放空间和碳中和缺少碳汇来源,为了实现东西部碳平衡,内蒙古自治区正在积极推进区域碳中和市场建设,一方面提供碳汇等生态产品的价值转化平台,另一方面满足企业单位和个人对碳中和的需要。建议在重启国家
CCER审定备案程序,释放强制市场碳汇需求的同时,支持内蒙古区域碳中和市场建设,建立面向碳中和的自愿碳汇交易平台,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碳中和,为碳汇等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帮助内蒙古自治区激活生态优势,推进“双碳”目标完成。
健全技术标准,拓宽碳汇产品价值实现途径。当前,林草湿等碳汇核算标准主要依托CCER方法学体系,有着非常复杂的登记备案和签发程序,而且CCER体系过于强调包括投资来源、技术改进和人工投入等“额外性”,国家许多重点推进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不能纳入,如减少毁林加强保护、森林灾害控制、森林管护巡护等尚不存在类似方法学;非人工林的经营保护工作也不能纳入,如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森林主体天然次生林经营碳汇方法学尚未备案。为此,建议由国家林草部门牵头,快速完善碳汇产品价值核算的技术标准。一方面,协调生态环境部门完善CCER林业、草原、湿地等碳汇项目方法学体系,充分体现当前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的导向性,在技术上符合基层实际便于操作。尤其是REDD+项目方法学。另一方面,协同相关部门着手建立以“碳中和”为目标的碳汇产品核算标准体系。当前CCER碳汇产品之外,还存在企业、单位、组织和个人对活动、会议、产品、项目等“碳中和”认证需求,目前缺乏国家和行业标准。建立完善“碳中和”目标下的碳汇核算标准体系,能够引导大众积极参与“碳中和”,推进社会绿色低碳转型,这一标准用于“碳中和”机构、“碳中和”会议、“碳中和”商品等认证之外,可作为生态环境破坏的惩戒标准、金融评估标准等,探索生态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
加强绿色金融,建立金融支持碳汇价值创造机制。在“双碳”政策下金融支持政策丰富,但针对林草碳汇巩固提升的绿色金融项目较少,原因主要是碳汇产品价值不足以承担造林和抚育的经营成本,很难单独成为抵押物;另一方面,森林经营周期长,金融支持周期难以覆盖。此外,公众可以参与的碳汇金融产品也较少。建议金融部门加大力度,引导资本、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增加对生态碳汇能力巩固提升的金融支持。一是延长生态项目金融支持年限,开展“抵押物+碳汇”方式,绿色增信开展长期低息贷款,获取当前的造林营林资金,开展储备林建设、生态修复等基础工程,延长贷款还款期限和延展期,综合考虑该工程的生态、经济和“双碳”价值。二是探索发行碳汇金融产品。探索由碳汇产品持有企业和相关金融机构合作发行绿色金融产品,通过国有平台发售和回购,企业和个人持有等机制,发行既可持有保值增值也可用于碳中和抵销的碳汇金融产品,充分调动社会投资积极性。三是推动碳汇资源证券化。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发力,企业自主创新,将森林碳汇功能价值化,赋予碳汇资产以抵押功能,用于市场交易和质押融资。通过碳汇资产流转和货币化,盘活森林碳汇资源,调动经营主体巩固提升碳汇能力的积极性。
强化科技创新,全面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目前,森工集团确立了“力争到2030年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6亿立方米,完成同期国家森林蓄积增长任务10%”的工作目标,通过不断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进一步提升大兴安岭固碳增汇能力。但对于应对气候变化来说,林区在适应性经营、应对极端灾害天气、林草碳汇监测与预估等方面研究投入不足,还存在许多短板。建议科技部门加大力度支持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建立针对气候变化开展林业经营的相关技术研究和创新,重点支持林区主要树种适应气候变化和增汇经营技术研究推广,北方森林应对气候变化长期科研监测基地建设,极端气温、雷电、降水、降雪等环境下森林修复作业技术,以及林业碳汇参与“碳中和”新机制新途径等,进一步提升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水平,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国有林碳汇储备基地。
对话闫宏光代表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