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CC报告预警:全球气候变暖接近不可逆阶段

文章来源:36kr张一弛YC2023-03-26 10:22

3月20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第六次评估报告《综合报告》。本次报告突出强调了人们已经经历的与持续到未来的损失,警告全球气候变暖将接近进入不可逆的阶段,
 
IPCC主要工作为发表与执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有关的专题报告,1997年曾协助各国签订《京都协议书》。其通过三个工作组每年审核数千篇论文,分别评估气候变化的物理科学基础、气候变化如何影响社会经济和自然系统、减缓气候变暖的方法。
 
IPCC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是国际气候谈判的重要依据,前五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分别于1990、1995、2001、2007年及2013年开始发布评估报告。第五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于2014年完成,成为《巴黎协定》的主要科学依据。本次《综合报告》作为第六次评估报告终章,较为简短地总结了三个工作组约一万页的成果。
 
第六次《综合报告》指出,温室气体排放量必须在2025年之前达到峰值,才有50%的机会达到将气候变暖控制在1.5℃以内。
 
虽然气温平均上升1.5℃在数字方面看起来严峻度不高,但其将加速破坏生态环境例如热带树林与冰盖,导致地球调节能力发生变化。因此地球会出现更多的极端天气,这将直接危害到人类生存环境,同时超过平衡点后,这种损害将不可逆。
 
比尔盖茨此前在书中写到,如果我们不着力减少排放,那么到21世纪中叶,全球平均温度可能上升1.5~3℃,到21世纪末将上升4~8℃;到21世纪中叶,全球升温预计会使全球死亡率增加同等比例,即每10万人中约有14人因此死亡,到21世纪末,如果温室气体排放增长量继续维持在高水平,那么每10万人中,气候变化可能会额外造成75人死亡。
 
《综合报告》指出人类活动明确导致了气候变暖,2011-2020年全球地表温度比1850-1900年高出1.1摄氏度,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持续增加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气候变暖导致了更多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大气、海洋、冰圈和生物圈发生了广泛而快速的变化。由于各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历史上二氧化碳排放较少的国家所受影响反而尤为严重,例如许多南太平洋岛国将受到毁灭性打击。
 
本次报告的作者之一阿迪蒂·穆克吉(Aditi Mukherji)表示,世界上几乎一半的人口生活在极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在过去的十年中,高度脆弱地区因洪水、干旱和风暴造成的死亡人数是其他地区的 15 倍。
 
2022年巴基斯坦发生严重洪灾,三分之一国土被洪水淹没,造成1290人丧生,12588人受伤,超过3304万人受灾。多家机构认为,印度洋成为全球升温最快的地区是导致洪灾的主要原因之一。海面温度上升导致巴基斯坦季风降雨增加,同时巴基斯坦五月、六月连续高温,产生了低气压,造成了近些年最严重的洪灾事件。
 
为了降低气候变暖造成的影响,各国经过合理规划后,在降低气候变化影响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展。部分地区已经找到了合适的适应方案,但仍有部分地区和行业出现了方案不契合的现象。当前没有足够的资金帮助各地区实施合适的适应方案,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尤其缺乏资金支持,这也是为何设立损失与损害赔偿基金成为COP27的最大成果之一。
 
按照2021年各国发布的NDC(国家自主贡献)计算,各国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很可能导致本世纪升温超过1.5℃,并将很难把气候变化控制在2℃以内。若需达到气候目标,全球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并各国设定愿景更宏大的NDC。
 
未来气候变化、风险和长期应对措施方面,限制人为因素的气候变暖需要达到碳中和碳中和之前累积的碳排放与未来十年减排力度,是决定升温限制在1.5度或2度的关键因素。如果全球变暖超过1.5度,则可通过部署碳去除再次降低温室气体水平,但碳去除会带来额外可持续性与可行性方面的担忧。
 
在这十年里,加快适应气候变化的行动对于缩小现有适应措施与所需措施之间的差距至关重要。与此同时,将升温控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高 1.5°C,需要所有部门深入、快速和持续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本次报告提到,如果要将升温限制在 1.5°C 以内,排放量现在就应该减少,到 2030 年将需要减少近一半。
 
IPCC 主席李会晟(Hoesung Lee)表示,这份《综合报告》强调了采取更加雄心勃勃的行动的紧迫性,并指出如果我们现在采取行动,仍然可以确保人人都拥有一个可宜居、可持续的未来。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