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碳强度与
碳排放管控核算方法与数据支持的呈现载体,碳账户记录了
碳排放主体特定时间、特定空间的碳排放量与碳消除量,形成碳账户余额,一般应用于
绿色出行、
绿色消费、绿色生活等各种
节能减排场景中。随着对碳账户探索的逐步深入,地方政府、金融机构纷纷布局个人碳账户领域,落地以个人碳账户作为绿色金融授信的数据支撑工具,创新推出多元化绿色金融产品;互联网企业如支付宝蚂蚁森林“绿色能量”、淘宝“88碳账户”及高德地图“绿色出行积分”等,也都属于碳普惠领域的积极尝试。
地方层面,
北京市推出首个绿色生活碳普惠
平台——“绿色生活季”小程序,围绕八大绿色
低碳生活场景展开。用户通过购买和使用绿色家电、共享单车、
新能源汽车及减少一次性餐具使用等方式获得碳积分,用于兑换美团畅骑卡、电影代金券及停车券等。上海、山东近期先后印发了《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明确了碳普惠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建设思路及重点任务等,提出将加快推进碳普惠
平台建设,通过建立个人碳账户,为碳普惠机制市场化运行提供载体,从减排行动中造福公众。在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印发的《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等政策推动下,深圳、成都、重庆、无锡等地相继开展碳普惠
试点。深圳的“低碳星球”小程序,通过同步腾讯乘车码数据,获取用户公共出行的减碳量,并累计相应碳积分,另外允许将用户减排量挂牌交易,以地铁乘车券形式返还用户,形成了碳普惠闭环,支持碳普惠的可持续发展。成都的“碳惠天府”将居民绿色出行、垃圾分类及低碳消费等低
碳减排行为和碳普惠机制进行连接,推出线上、线下碳积分场景60余个,用户数已突破百万,消纳
碳减排量超过8万吨、认购资金近百万元。此外,广东、浙江、河南、四川、河北等地也陆续推出个人碳账户相关的碳普惠措施。
在国内商业银行层面,个人碳账户也已呈开花之势。建设银行基于“建行生活”与手机银行App打造了“个人碳账本”,参考碳积分情况为客户提供信用卡提额、分期及刷卡消费折扣、权益兑换等差异化服务。“中信碳账户”依托中信银行“动卡空间”App构建,其个人客户可授权采集不同生活场景下的低碳行为数据,核算累计个人碳减排量换取相应的碳积分,并支持以碳积分兑换个性化的绿色权益产品。作为“个人碳账户”试点项目,衢江农商银行面向个人客户推出了“点碳成金贷”,根据碳积分将客户分成“深绿、中绿、浅绿”三个等级,并在“授信额度、贷款利率、办理流程”方面提供差异化优惠政策。此外,农业银行的“金穗环保卡”、兴业银行的“低
碳信用卡”,光大银行的“绿色零
碳信用卡”及广发银行的“新能源车主卡”,均是以倡导绿色低碳生活理念为主题的金融产品,通过给予持卡客户在绿色出行、绿色消费方面支付优惠,为个人碳账户体系建设提供了产品和渠道基础。
个人碳账户在驱动绿色消费方面被市场寄予厚望,商业银行可重点围绕零售金融渠道加快绿色金融的谋篇布局。依托自身客户信息及消费行为等数据资产,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实现个人碳账户建设,并将个人碳账户数据接入绿色金融数字化平台系统,支持银行在绿色信贷、绿色投资、
绿色债券及绿色基金等领域的金融产品创新,通过多渠道建设激励机制,推动绿色低碳生活成为一种大众追求的新潮生活方式。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