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19日,全球财富管理
论坛2023年会在京举办,本次
会议的主题为“以高水平开放应对全球变局”。交通银行副董事长、行长刘珺在会上围绕“金融助力经济社会
绿色转型”的主题做演讲。
刘珺在会上总结称,绿色低碳发展的新形势可以归纳为“五变五不变”:一是后疫情时期可持续发展趋势不变,但绿色低碳变革将加快;二是俄乌冲突下
新能源发展的趋势不变,但能源低碳转型的节奏将会改变; 三是高碳行业减碳趋势不变,但向低碳转型出现机遇性变化;四是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趋势不变,但
新能源领域创新速度将变快;五是气候国际合作趋势不变,但碳关税改变全球气候治理规则在变。
刘珺指出,绿色低碳发展需要绿色金融大力支持,新形势对绿色金融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然而,当前绿色金融存在一些问题,可以总结为“四偏重四不够”。
“一是偏重支持新能源,转型领域金融服务不够”刘珺认为:“目前绿色金融主要投向新能源领域,对于钢铁、化工等传统行业的低碳转型支持相对不足,金融资源尚不能完全覆盖到这些真正的绿色低碳项目。”同时,刘珺指出,绿色金融还存在偏重信贷投放,直接融资不够;偏重单一服务,系统集成不够;偏重传统风险管理方式,气候风险管理能力不够的问题。
刘珺认为,金融机构偏重于为客户提供传统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商行+投行,线下线上线下联动不足,以客户为中心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服务能力亟待提升。
此外“金融机构对于传统的石化能源及相关产业链的风险较为熟悉,对于由气候变化带来的绿天鹅风险较为陌生,主要表现为对新能源领域的商业模式和市场规则的把握存在难度,对旧动能领域的转型路径和风险处置不够熟悉,金融机构对
碳金融机衍生品还不了解,风险管理的能力亟待体系化的提升”刘珺称。
对此,刘珺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一是精准定位和准确站位。要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服务科技自立自强,服务“双碳”目标,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学识别起步,调整基于抵质押品的授信模式,对知识产权和未来收益等非实体进行风险定价和模型构造,提供覆盖技术、企业和产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解决方案。同时,要满足转型企业的金融需求,根据不同行业的转型技术路径开发相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引导企业绿色转型。”
二是产品组合和服务集成。商业银行要加快产品创新,丰富绿色产品体系,提升产品集成能力。刘珺认为,绿色金融整个在产品创新方面至少有积极投资与被动投资、多元化投资与主题投资、财务投资和责任投资、今天的投资还是明天的投资等维度进行有效开拓。
三是市场化和交易性。刘珺建议,商业银行应从战略高度重视碳金融业务,要加强与
环交所、交易商协会、
碳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合作,积极探索推进碳回购、
碳基金、碳信托等碳金融业务,以及远期期权期货调期等碳衍生品业务。从欧盟
碳市场发展经验看,银行等金融机构是重要的参与者,对于活跃市场、提升市场定价效率至关重要。
四是数字化方面。
碳足迹应该有数字化的载体,数字化与绿色金融相伴而行,商业银行要利用好绿色金融的数字化基因,要运用大数据、AI等数字化手段,在客户的智能识别、产品创新、环境风险、收益测算等方面给予支持,更好服务绿色转型和“双碳”目标。
五是风险管理方面。商业银行要加强对新能源和传统领域转型风险的识别,提升“绿天鹅”风险管理能力,要积极开发和利用碳金融衍生品,更好地通过金融产品来管理碳金融风险的敞口,高度重视洗绿风险,强化信息披露,不断提升绿色发展实效。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