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木质林产品的
碳汇价值并未充分实现,储碳能力还很不足,对木质林产品的
碳汇价值认识也远不够,因此很有必要通过实施‘以木储碳’来激活森林的‘碳库’。”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校长吴义强向《中国科学报》表示。
森林是陆地最大的生态系统,全球森林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31%,占陆地生态系统总生物量的80%,是陆地最大的碳库,在全球碳平衡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我国森林的碳汇能力还很低,年固碳量4.34亿吨,仅可中和我国约103亿吨二氧化碳总排放的不到5%。
“究其原因,除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森林质量严重偏低外,另一重要原因是过于严格的禁伐限伐政策导致森林碳循环的出口受阻,进入成熟林阶段以后的碳汇增量归零,而进入过熟林阶段因枯死木腐烂分解和森林火灾等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森林碳库成为一潭‘死水’,甚至成为新的‘
碳源’。”吴义强表示。
木质林产品有显著的储碳、降碳和减碳等碳汇功能。吴义强认为,积极、合理地利用竹材、木材、薪材等木质原料发展
绿色家具、
绿色建筑等产业,不仅可打通森林碳循环通路,促进森林更新和可持续固碳,还可替代塑料、水泥、钢铁等能源密集型产品实现替代性减排,对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等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院士方精云此前估算,我国1999年至2003年木质林产品年净碳储量仅占森林年碳汇量的15%。“这意味着有85%的森林碳汇只能暂存于生态系统,一旦到了成熟林阶段将无法增加新的碳汇。”吴义强表示。
吴义强认为,限制我国木质林产品碳汇价值实现的问题在于,人们简单地将利用木材等同于破坏森林,不了解、甚至曲解木质林产品的碳汇价值;我国对占森林面积70%以上的天然林和生态公益林实施严格的保护和禁伐政策,对商品人工林采伐也有诸多限制性规定;木质林产品原料自给严重不足;木质林产品碳汇技术储备不足,导致木质林产品碳汇价值实现难。
据测算,至2060年,我国还将有25亿吨人为
碳排放,大部分将由海洋生态系统人类不可控的自然吸收,32%即8亿吨人为
碳排放需要由森林碳汇中和。
吴义强表示,如果在2060年前通过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将森林覆盖率从现在的23.04%提高到29%,通过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将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从现有5.32立方米/亩提高到世界平均水平的8.68立方米/亩,则可以实现我国森林年固碳量从4.34亿吨提高到8亿吨目标,从而完全实现我国“
碳中和”。
为此,他建议国家层面确立木质林产品在提升森林碳汇能力和实现“双碳”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出台支持木质林产品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和激励政策;合理确定生态空间,适度增加用材林和能源林造林比重,适度放宽林木采伐政策,逐步减少对外木材和能源依赖,确保“木材安全”和“能源安全”。
他进一步建议,打造国家级木质林产品碳汇收储交易
平台,将木质林产品的减排量和碳汇贡献纳入排放权市场,推动和加快木质林产品
碳交易;加快木质林产品碳汇创新
平台、科学研究和人才队伍建设,重点支持木业节能储碳降碳技术和“以竹代塑”“以木代钢”“以废(竹木废弃物)代煤”等替代性减排技术研发,加快木质林产品碳汇计量和
方法学研究。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