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创新推出森林、海洋、湿地等碳汇保险项目 碳汇指数保险护航“双碳”目标推进

文章来源:大众日报王新蕾 胡羽 通讯2023-02-15 14:30

  日前,邹城市大束镇2527亩新植绿化林木、沂源县全县域公益林相继获得碳汇遥感指数保单,累计获得碳汇损失风险保障2509万元。
 
  这两笔业务是保险行业推进森林碳汇保障工作的全新探索实践。第一笔标志着山东首单新造林碳汇指数商业保险落地,第二笔意味着中国人寿财险在山东的首单政策性森林碳汇遥感指数保险生效。在山东,碳汇指数保险护航“双碳”目标推进的效应正逐步显现。
 
  “新造林是重要的森林增长型碳汇方式。本次办理的碳汇保险区别于传统政策性森林保险,主要考虑了对森林碳汇功能的保障,重点保障林业所产生的富余价值、生态环保价值,化解碳逆转风险。如果新造林木发生意外和自然灾害,可以利用公司的卫星遥感数据对森林退化等进行计量和定损,赔款可用于对灾后林业碳汇资源救助、碳源清除、森林资源培育及生态保护修复。”中国人寿财险济宁市中心支公司总经理辛颖说。
 
  面对森林火灾、暴风雨等自然灾害对林业造成的重大风险隐患,运用市场化手段解决林木碳汇和林木价值损失保障成为当务之急。按照山东省财政厅碳汇保险工作部署要求,淄博市财政局紧扣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立足市情、先行先试,将碳汇保险纳入市级以奖代补范围,取消保费规模限制,支持承保机构加快方案研究和实施落地。借助奖补政策支撑,中国人寿财险创新森林碳汇指数配套保险方案,为沂源县全县域41.6万亩政策性公益林投保碳汇指数保险,保费由县财政承担,省、市财政按照奖补政策进行补贴。
 
  生态指数保险可以有效呵护绿色生态,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在山东半岛最东部的威海市,日前全国首笔8.2万元牡蛎碳汇指数保险赔款直赔到位,为养殖企业灾后恢复生产和碳汇资源修复解了燃眉之急。
 
  山东是海洋渔业大省,海洋碳汇资源十分丰富。牡蛎等贝类养殖,是实现海洋固碳的主要路径,发展蓝碳经济前景广阔。为持续扩大碳汇渔业规模,提高碳汇资源保护能力,威海市海洋发展局、中国人寿财险创新研发了牡蛎养殖碳汇指数保险产品。
  去年6月24日,中国人寿财险与威海文登、乳山两家贝类养殖企业签订国内首款渔业碳汇指数保险,为800亩牡蛎海域提供风险保障160万元,使贝类养殖这一绿色产业获得了海洋碳汇和生产经营的双重风险保障。
 
  中国人寿财险文登支公司经理何绪蕾介绍,海洋气候多变,产业发展和固碳效果缺乏风险保障。该险种以牡蛎的产品、储碳、释氧等碳汇经济价值作为补偿依据,以牡蛎因特定海洋环境变化造成的碳汇能力减弱事件为保险责任,当遥感监测数据达到约定的理赔数值时,视为保险事件发生。前期,由于受台风影响,所承保的海域触发理赔阈值,符合牡蛎碳汇保险理赔条件,中国人寿财险及时将赔偿金兑付到两家参保企业手中,保障了牡蛎固碳的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
 
  记者在中国人寿财险山东省分公司了解到,中国人寿财险围绕服务保障“双碳”目标推进,将卫星遥感、气象等大数据广泛应用于“碳库”产品创新和理赔服务,积极寻求在绿色低碳发展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作为推动碳汇价值多元转化的全新探索,去年国内首款海草床、山东省首款湿地碳汇指数保险先后在威海、潍坊签单,有效化解了海草床、湿地灾害风险,解决了灾后碳汇资源救助、灾后重建和养殖维护资金短缺的问题。去年底,该公司又首创“海洋碳汇保险+信贷”模式,帮助企业融资增信,在银行成功申请贷款100万元。
 
  中国人寿财险山东省分公司总经理王宏全表示,大力发展绿色保险是贯彻落实生态文明理念的内在要求,也是护航“双碳”目标推进的重要举措。中国人寿财险制订服务“双碳”战略专项规划,不断丰富绿色保险供给,持续为“绿水青山”注入金融活水,目前森林、海洋、湿地等几个主要碳汇保险项目均已在山东率先落地。碳汇保险集聚新动能、释放新活力、发展潜力大,山东省还将碳汇保险纳入省财政以奖代补和承保机构绩效评价范围,按保费的一定比例给予支持,并不受开展规模限制。政府部门的重视支持和中国人寿财险在山东的主动作为,开创了绿色保险服务低碳经济新模式,必将为推进“双碳”目标实现增加新的保护屏障,发挥不可替代的保障作用。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