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如何赋能汽车产业低碳高质量发展?业内人士这样说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杨洁2023-02-13 09:44

  2月9日,在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举办的“汽车碳经济研讨会暨中汽碳(北京)数字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成立大会”上,来自金融机构、汽车行业和地方机构等的专家代表围绕“产融新视角,碳索新路径,释放新动能”的会议主题,共同描绘中国汽车碳经济新图景。
 
  “汽车行业是重资产行业,涉及产业链环节众多,低碳转型面临投资大、周期长等挑战。”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安铁成在致辞中表示,金融支持对汽车产业低碳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的独特属性将使其在汽车产业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中大有作为。
 
  绿色金融是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引导绿色投融资支持汽车产业的低碳转型成为一种趋势。在圆桌论坛环节中,多位专家代表围绕“碳治理框架下的汽车产业绿色投资价值”这一议题进行热议。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表示,从目前来看,无论是横向或纵向,汽车行业都能够牵动起相当规模的新经济发展。从国内外机构对于中国未来投资的预测来看,在“双碳”方面至少都是百亿元级的资金量,在这个领域不管对资金本身需求还是对产业重构都会产生较大变化。当前,我国有两个行业已初具雏形,一是新能源产业,二是新能源汽车,且在全球产业中都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在江苏银行绿色金融部副总董善宁看来,我国汽车产业低碳发展潜力巨大,但与此同时,金融机构面临的情况也更为复杂。在新能源时代,汽车产业生态发生了变化,各个车企的核心竞争力也随之转变,由以整车制造或以传统动力集成为核心的竞争力转变为汽车+交通+信用等多领域为主体的网络型竞争力,这一转变也导致金融机构投融资业务发生转变。
 
  顺为资本副总裁齐天宇表示,电动汽车或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未来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或将带动万亿元级甚至十万亿元级的大产业发展。顺为资本在固态电池、钠电池、激光雷达、新能源重卡、自动驾驶等方面都做了很多投资和布局,希望未来跟产业政策不断结合,进一步推动行业发展。
 
  “促进汽车行业整个上下游产业链发展,需汽车企业和金融行业更好地一同发力。”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党委副书记、副主任杨彦鼎表示,一方面,金融机构可以与车企多沟通交流,找到金融赋能的精准发力点;另一方面,在“双碳”路径的达成过程中车企在研发领域将会有更大投入,希望金融机构加大对车研发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激发其自身活力。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总裁业务团队高级顾问刘正均则建议金融机构从传统的投资方式向多元化的投资方式转型,一是建议成立新能源产业基金,专门支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二是针对绿色转型初期的企业适当放宽绿色债券的发行门槛。
 
  在主题为“创新绿色金融生态赋能汽车产业集聚地绿色发展”的圆桌论坛中,碳排放权登记结算(武汉)有限责任公司业务总监张杲围绕如何运用好汽车的碳数据,更好地挖掘其价值与服务,通过绿色金融或其他金融方式更好地服务于产业发展提出三个转化建议:一是碳数据转化为资产,二是资产向资金转化,三是资金转化反哺产业本身。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黄剑辉则聚焦主题提出两个关键词:创新、赋能。他建议,积极研发碳中和金融平台,链接各类金融供给端,匹配汽车行业各类金融新需求,进而加快打造中国绿色金融的升级版,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引领全球新潮流。
 
  值得一提的是,为带动行业碳排放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以数字化赋能低碳化,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中汽碳数字技术中心于当日发布了中国汽车产业链碳公示平台(CPP)。据介绍,该平台是全球首个汽车全产业链的碳足迹信息公示平台,旨在完善中国汽车碳数据,推动碳数据国际互认,跑赢以“碳排放”为核心的国际贸易新赛道。
 
  在清控金信资本董事长、总裁曹达看来,对车企而言,当前在发展的基础上追寻绿色已形成共识,而如何帮助企业兼顾绿色与发展,是在“双碳”背景下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现在成立碳数据恰逢其时。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