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生物质能多元化开发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碳交易网2023-01-11 13:36

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初具规模

 
  主持人:我国发展生物质能具备哪些优势?生物质能发展成效如何?
 
  任东明(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研究员):综合来看,我国发展生物质能具有多种优势,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第一,种类齐全,分布广泛。我国生物质能资源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一是农林剩余物,包括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剩余物、林业剩余物。其中,林业剩余物具体包括采伐剩余物、林间抚育剩余物、造材剩余物和木材加工剩余物。二是有机废弃物,包括城市生活垃圾、生活和工业有机污水、工业有机废渣、养殖场畜禽粪污等。三是能源作物,包括糖类、淀粉类、纤维质类和油脂类等能源作物。我国生物质能资源不但种类齐全,而且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便于就地收集、加工和能源化利用。
 
  第二,资源量巨大。我国是农业大国,秸秆资源产生量大。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全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报告》,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同时,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2021年全国秸秆产生量为8.65亿吨,较2018年增加3500多万吨。玉米、水稻和小麦三大粮食作物秸秆产生量分别达到3.21亿吨、2.22亿吨和1.79亿吨,合计占比83.5%。除丰富的秸秆资源外,我国每年有1.7亿吨标准煤林业剩余物、0.3亿吨标准煤生活垃圾及0.6亿吨标准煤其他有机废弃物资源可供开发利用。
 
  第三,建立了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我国在农林生物质发电和垃圾焚烧发电方面已拥有独立完整的工程设计、装备制造能力,同时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标准体系。初步建立了包括生物质发电、生物质供热、成型燃料加工以及厌氧发酵等关键技术体系。在生物质锅炉、成型机械以及发酵装置等关键装备制造方面已具备自主研发和商业化生产能力。
 
  第四,拥有相对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2006年,我国正式实施可再生能源法,明确把生物质能纳入立法调节范围,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有了立法保障。2007年,我国颁布《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对生物质发电、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等提出明确的规模化发展目标。2010年,我国发布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直燃能发电)标杆上网电价每千瓦时0.75元;2012年,发布垃圾焚烧发电标杆上网电价每千瓦时0.65元,使得生物质能发电获得稳定的市场电价保障。2021年,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重点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明确提出加快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的应用。2022年,《“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再次强调稳步发展生物质发电、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清洁供暖、加快发展生物天然气和大力发展非粮生物质液体燃料。我国支持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在各类相关政策支持下,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已初具规模。生物质能在发电领域稳步发展,截至2021年年底,生物质能发电累计装机规模达3798万千瓦,发电量1637亿千瓦时。其中,农林生物质能发电装机1559万千瓦,发电量516亿千瓦时;垃圾焚烧发电装机2129万千瓦,发电量1084亿千瓦时;沼气发电装机111万千瓦,发电量37亿千瓦时。除发电领域外,其他生物质能产业也发展较快。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生物质能清洁供暖面积超过3亿平方米,生物质能成型燃料产量2200万吨,燃料乙醇产量290万吨,生物柴油产量120万吨。
 
  同时,生物质能还有风电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不具备的优势。一是可转换为多种形式的能源,可以供电、供热、供气(沼气、生物天然气、生物氢气等),提供液体燃料(生物乙醇、生物柴油、航空煤油)和固体成型燃料。二是具有天然碳中性特征,生物质形成本身就是一个固碳的过程,因此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并不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三是生物质发电可成为稳定的电源,年均发电小时数最高可以达到7000小时以上,远高于光伏发电的1000多小时和风电的2000多小时,并且生物质发电比光伏发电和风电更稳定,未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煤电成为支撑性电源,为电力系统提供基荷。
 
  展望未来,随着“双碳”战略持续推进和能源结构调整,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将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逐步形成电、热、气及液体燃料等多元化发展格局,在农林废弃物和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减少城乡环境污染、推动能源转型、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等多个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内/容/来/自:中-国-碳-排-放-网-tan pai fang . com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