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消息,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22银行业发展
论坛”于12月28日-30日隆重举行,本届
论坛主题为“未来银行之路:机遇与挑战”。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出席并演讲。
周诚君表示,一年多以来中国
碳市场统一运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我们的
碳市场在
价格形成机制上还与国际水平有一定差异。一个市场如果有比较好的
价格发现,能够形成比较好的均衡定价机制,它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市场要有比较好的流动性。我们的市场参与者相对较较少,交易目标、动机也比较同质,基本上是为了现货交易。
对此,周诚君建议,应进一步推动碳市场的建设,让碳市场有比较好的价格发现机制,要侧重于碳市场功能、性质、结构本身来建设。
以下为发言全文:
非常高兴今天通过线上参与新浪2022银行业发展论坛,有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最近关于商业银行参与碳市场的建设相关问题的一些思考。
正像新浪这次在
会议说明里所强调的那样,养老、普惠、
绿色成为金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热门课题,实际上全社会包括金融行业都在积极地投身于
绿色发展、绿色转型这个巨大的洪流和事业当中去。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当中,对于绿色发展浓墨重彩,篇幅相当可观。里面对金融行业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也明确强调了要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
在讨论金融业支持绿色发展、绿色转型的过程当中,我们有很多视角,今天我想从碳市场的角度来分析一下银行业怎么样更好地投身于绿色转型、绿色发展这个伟大的事业。
首先,绿色发展、绿色转型已经越来越具有硬约束的性质。过去在推动绿色金融的时候,我曾经做过研究局的副局长,分管绿色金融的工作。五年前推动绿色金融的工作实际上很有难度。为什么?那个时候很大程度上还有点软约束,包括一些欧洲的非常前沿的、责任感非常强的一些专业人士。我跟他们开玩笑“你们到中国来呼吁我们的绿色转型、绿色金融事业,参与这个工作都很积极,但是你们跟我们一起讨论这些事的时候,你们都坐着头等舱,住着五星级酒店。”所以,对于很多人来说,谈起来对环境事业、对气候风险的应对都有很强的责任心,但是涉及到自己的时候往往还是想享受一下,夏天的时候一回家先打开空调,出差的时候还是想坐一等座、头等舱等等。
但是现在绿色转型已经越来越具有硬约束的性质,一方面我们看到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了30/60目标,30/60目标不仅仅是整个国家要在2030年达峰、2060年实现中和,而且每一个经济体、每一个参与者都有这个约束。只要有一个参与者落后了,就意味着其他参与者要作出更多的贡献来抵消他的落后,这样才能保证这个国家真正意义上实现30/60目标。所以,30/60目标一旦确定了时间节点,就意味着每一个参与者都必须要实现这个量化的目标。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很基本的问题,对于一些大型的排放企业、碳强度比较高的市场参与者,我们对他强调中和、达峰的目标,大家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是还有大量的市场经济体,大量的社会和经济的参与者,他们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排放企业,比方说很多机构是一个政府机关,它怎么实现达峰和中和?在这方面有很多非常好的例子。比如一些大型的国际会议强调“本次会议实现了
碳中和”,比方说如果庆旭总有足够前瞻的和社会责任的意识,说我们这次新浪2022年中国银行(3.160, 0.01, 0.32%)业发展论坛也要实现
碳中和,本次会议实现碳中和怎么做呢?那就是在这个会议的预算当中,打一笔额外的经费,到碳市场购买相应的
碳排放额度,用于清缴因为本次会议的召开,大家聚集到这儿来增加的各种
碳排放,最后实现了本次会议的碳中和。庆旭总,我觉得你下次可以试一试。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碳市场的机制实现每一个参与者的碳中和的。
另外,大概一两个星期前,欧盟委员会正式通过了碳边境调节机制,明年的10月份开始实施。这意味着在不远的将来, 2026年年底可能就要正式地全部推广,也意味着欧洲要对欧洲以外的进口商品实施碳边境税。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简单地说就是欧洲人认为它的很多产品已经考虑了碳中和的目标,所以附加了一块碳中和的成本,但是欧洲以外的好多国家可能在这方面相对滞后,或者说碳中和的成本没有那么高,他们认为欧洲的产品和欧洲以外的产品在价格上是不对等。所以他们通过的决议要对欧洲以外的产品,尤其对钢铁、水泥等等一系列碳含量比较高的产品征收碳边境税。最近相应的美国也提交了一个《清洁竞争法案(CCA)》,这个法案类似于欧洲的碳边境税,限于时间我们不去讨论它们的具体差异。
总之,欧洲人和美国人已经开始考虑而且可能会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对于这两个地区以外的产品征收碳边境税,这个影响会非常非常深远。一项制度安排、一个产品真正意义上开始影响产业链的布局,影响每一个市场主体的行为,就是它成为了硬约束。它开始纳入价格,开始纳入每一个市场主体的预算约束,这个时候它就开始产生真正意义上对行为的影响。
对于欧洲人来说,他的理念很简单,凭什么税收呢?是因为两边
碳税的含量不一样。以什么为税基呢?欧洲人说,我对中国的产品征收碳边境税的时候,它基本的税基就是欧洲和中国碳市场价格的差异。这个非常要命。大致我们中国的碳市场有一年半的时间正式运行全国统一的碳市场,欧洲已经有相当长的一段历史,如果我们考察过去一年碳市场的平均价格,欧洲碳市场的价格大致在75欧元左右。过去一年中国碳市场的价格是多少呢?我们大概是57人民币左右。大家想想75欧元和57人民币,这个价格差确实太大了。如果要以这个差异作为中欧之间很多产品关税的基础来考虑的话,对我们很多行业、产业和企业会产生巨大的冲击。
所以,不管是对于高碳排放的碳密集的行业产业,还是对于每个市场的参与者,大家可以看到碳市场都会发挥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很大程度上我们还要花很多的精力去推动我们碳市场的加快建设。
总体来说,一年多以来中国碳市场统一运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这一年来总体上还是达到了我们预想的一些制度设计的目标。但也毋庸讳言,我们的碳市场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除了价格形成跟国际水平相比还是有较大的差异,这个差异不仅仅是体现在价格水平的高低本身上,更多的还是价格形成机制上的问题。这个市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缺陷就在于它价格发现的功能相对欠缺。
大家知道,一个市场如果有比较好的价格发现,能够形成比较好的均衡定价机制,它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市场要有比较好的流动性。这个市场要有很多买方、很多卖方,基于每个参与者不同的理性预期、交易需求、风险承担能力进行广泛的各种各样的交易,这样的市场就能形成均衡定价,它具有比较好的价格发现功能。
总体而言,我们的碳市场目前就2200多家电力企业,主要的交易功能还是为了清缴
履约。首先,这个市场的参与者比较少。第二,它的交易目标、动机可能比较同质,都是为了清缴
履约,平时基本上交易很清淡,基本上都是为了现货交易。所以,进一步推动碳市场的建设,让碳市场有比较好的价格发现的机制,还是要侧重于碳市场功能、性质、结构本身来建设。
我过去有一些文章、有一些观点,还是要强调一个最基本的概念,碳市场有强烈的金融属性,要按照金融市场的规律去建设碳市场。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几个非常重要的要点,一个是要让这个市场尽可能地多元化,参与碳市场的绝不仅仅是排放企业、排控企业,而应该还有更多其它的投资、交易、做市,围绕着这些目的投身于这个市场的各种各样的机构,更多的愿意进行投资、交易、做市的机构往往都是金融机构。所以,我一直呼吁这个市场要让更多的金融机构进入,而且金融机构一旦进入以后,金融机构参与这个市场就不仅仅是为了投资、为了交易、为了做市,它可以开发更多的产品,让这个市场进一步增强流动性,让这个市场能够更好地管理风险,相应地就可以有一系列的利用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产生的衍生工具,它可以是碳的期货,可以是碳的互换、碳的远期。实际上从成熟市场看,主要是欧洲碳市场,真正对于现货的交易可能仅仅只占碳市场交易量的10%都不到,绝大部分碳市场交易都是碳衍生品交易。正是因为广泛的碳衍生品工具和交易的存在,才让各种各样具有交易各种各样动机的机构愿意参与,并且能够更好地管理好风险,更好地产生越来越丰富的流动性,从而让这个市场具有更好的价格发现功能。
所以,在这个地方我还是希望借这个场合再次强烈地呼吁,我们在碳市场的机制设置上,尽早地允许其它非电力类的,尤其是金融类的机构参与这个市场。它可以做自营交易,开展投资,开展各种各样的市场交易,获得投资的增值,获得交易的收入。它也可以为其它,比方说本次会议实现碳中和提供各种各样的代理服务,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机构、所有的市场参与者都可以到碳市场去
开户、去进行日常的交易、进行相应的风险管理、流动性管理等等,这个时候还是要有一批碳市场的中介机构,它为各种各样的碳市场参与者,比方说提供账户开立、产品的存管、交易的结算、产品的估值、
会计的核算、信息的披露,包括资金的清算等等各种各样的服务。
总体来说,这个市场未来要像金融市场那样,按照金融市场的规律去建设。总体来说我们设想它未来是一个类似于金融市场的非常专业的碳市场,这个市场我认为它应该是一个统一、分层的,后台、登记、结算应该是有一个统一的机构,这一点我们目前基本上形成了初步的架构,在前台交易上有各种各样基于不同的投资交易目的的市场主体,包括金融机构,它来广泛地进行各种各样的市场投资和交易行为。其中有大量的非出于投资目的的那些市场参与者,比如本次会议,它要参与碳市场,它要购买一部分碳资产或者
碳配额用于某一个经济活动的碳中和,这个时候首先这个市场主体,比方说本次会议,它要开立一个碳账户。其次,它能够通过比较方便的手段购买相应的
碳配额。第三,给它提供碳配额的代理机构要方便地帮它清缴,完成中和。如果把所有这些事都交给
碳交易所,很大程度上会大大增加这个市场的复杂度和成本,因为
碳交易所不可能广泛地到每一个城市、每一个街道,到很多商业中心去开立分支机构。实际上我觉得商业银行可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国家的商业银行有各种各样基于城市、乡村、社区的各种各样的网点,商业银行如果能够通过网点、柜台,提供碳账户的开立以及其它的各种各样的代理服务,它就可以为所有的碳市场的参与者,尤其是零售端的,包括个人、家庭以及其它小型经济活动的碳中和实现比较好的服务。
这里之所以特别要提这个事,我们注意到现在确实各类市场参与者包括地方政府都非常积极,他们都在积极地行动,响应国家的号召,其中一个工作就是通过自身的行为为参与者提供各种各样的碳账户,从开立到其它服务的工作。碳账户的开立和其它的服务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现代电子信息系统,我对这个事说实话有点担忧。如果每一个大型的机构,如果每一个地方,如果很多
平台都基于自身的经济活动特征,为参与者提供碳账户的开立及其它各类服务,我觉得这不利于全国统一碳市场的运行。我一直强调碳市场之所以有效,能够形成好的价格发现,它就是各种各样不同的参与者基于同一个规则,通过同一个市场体系进行广泛的交易,在能形成比较好的价格发现功能。但是如果每个地方、每个
平台、各个大型参与者都给市场参与者开立基于它自身规则的碳账户,这个碳市场在基础上就面临着破碎化、碎片化的各自为政的挑战和矛盾。
所以,我在这儿强烈呼吁,在碳市场建设的过程当中,一,要按照金融市场的规律去建设碳市场;二,建议要建立统一、分层的碳市场。它的后台,它的基础设施架构一定是统一的。分层体现在各种金融机构以及其它的碳排放代理机构都参与这个市场,但是它们基于背后的统一的后台,为市场主体,为参与者开立的碳账户体系是统一的,是具有一个单一的规则和标准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我特别呼吁商业银行参与其中,特别呼吁碳市场利用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现有的基础设施,为市场参与者开立各种各样的碳账户。而且这种架构并不和全国统一分层的碳市场相违背。后台统一体现为现有的以交易所为基础的统一的登记结算体系;前台分层表现为各种金融机构基于这个后台统一的基础设施,为市场参与者开立碳账户。这个碳账户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后台是统一的,它是基于同一个标准。而且充分运用了商业银行现有的网点,它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它可以让每一个碳市场的参与者按照最方便、就近的原则到离自己最近的或者是自己开户的商业银行去开立一个碳账户,从而积极地参与碳市场,为绿色转型、为碳市场建设本身提供自身的力量。
我借今天这么一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最近我对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参与碳市场建设的一些思考,讲的不一定对,请大家批评指正。再次感谢新浪,感谢有这个机会跟大家讨论这个问题,也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谢谢!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