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携手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陈希蒙2022-11-26 22:23

在德国勃兰登堡州拍摄的风电设施。新华社记者 任鹏飞摄
 
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7)刚刚落下帷幕,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和欧洲能源危机的背景下,未来中欧在气候变化领域有哪些合作潜力和机遇?双方将如何共同推动能源转型发展?11月23日至11月24日,2022年汉堡“中国时代”系列活动之一——“中欧气候合作对话”专题研讨会在德国汉堡市市政厅举行,与会的中德政商界友好人士及专家学者等就上述话题展开深入研讨。
 
与会人士普遍认为,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刚刚闭幕,此时举办中欧气候合作对话恰逢其时,为中欧双方专家交流近期观点、明确共识及解决分歧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气候变化是一项全球性挑战,需要各国采取措施共同应对。中欧作为世界重要经济体,就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发出积极信号,有助于人类应对全球气候环境挑战,共同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德国汉堡市市长彼得·辰切尔在开幕致辞中表示,自2018年汉堡“中国时代”活动结束以来,世界发生了深刻变化。能源危机和气候变化的影响需要国际社会共同采取行动应对。中国和欧盟在气候保护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中国时代”活动为深入研讨细节、比较碳减排策略、交流最佳实践,以及共同探讨前进方向提供了机会。
 
“16年来,‘中国时代’活动已成为汉堡对华合作的亮丽名片,印证着‘自由、开放、共享’的精神。”中国驻汉堡总领事丛武表示,“本届活动关注‘全球气候变化’主题,攸关人类命运,切中时代脉搏。气候变化是共同挑战,必须合作应对。中国是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派和实干家。中共二十大对中国未来推进气候行动和全球治理作出明确部署。中国愿与各方更有效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保护共同的地球家园。”
 
刚刚代表德国参加完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德国联邦外交部国务秘书兼国际气候政策特别代表詹妮弗·摩根表示,在过去几十年里,欧盟成为全球气候政策领域的领跑者之一,而中国同样在气候政策的诸多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例如绿色金融和清洁能源使用等方面,欧盟和德国可以从中国的经验中受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离不开中国的参与,希望与中国在双多边层面开展更多对话和交流,同时也期待在与中国的气候合作中能取得更多实质性成果。
 
欧盟和德方专家表示,当前中欧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已具备一定的经验和基础,特别是双方企业和科研机构已开展了多项包括海上风电、燃料电池和储能等技术研发和项目开发在内的合作,未来双方在可再生能源,尤其是氢能等领域还有巨大的合作潜力和空间。中国在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生产和消费具有领先的竞争力和广阔的市场,未来随着研发成本下降,这些都可以成为双方开展气候合作的重点领域。
 
与会人士普遍认为,在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中欧有很多共同愿景,展现了共同的决心。中国已于2020年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而欧盟委员会也已于2021年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一揽子计划提案,旨在实现到2030年欧盟温室气体净排放量与1990年的水平相比至少减少55%,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中欧认真对待气候变化问题,特别是为实现碳中和而付出努力,将有力促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
 
近年来,作为全面战略伙伴以及当今世界的两大独立力量,中欧双方就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重大问题多次协调立场和开展合作,同时这种合作给双方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将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展望未来,中欧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方兴未艾,深化绿色伙伴关系面临新机遇。中欧双方应进一步加强政策规划协调对接,提升技术创新合作水平,积极发挥各自优势,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领域打造更多合作亮点,努力推动中欧绿色伙伴关系走深走实。
 
“中国时代”活动由汉堡市政府于2006年发起,每两年举办一届,旨在通过涵盖艺术、文化、政治、经济、教育等领域的讲座论坛、文化项目与实践内容等向广大民众展示中国风貌以及汉堡与中国多年的交往历程。2022年“中国时代”活动聚焦“全球气候变化”主题,主要涵盖“中欧气候合作对话”专题研讨会、一系列以“气候”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以及融合中德文化的“中国时代周末”三大板块,将持续至11月27日。(经济日报驻柏林记者 陈希蒙)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