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个人碳账户需完善机制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碳交易网2022-11-16 09:37

  近日,中信银行基于绿色金融体系打造的“中信碳账户”迎来升级,不仅中信银行的银行卡持卡人可以注册,其他银行客户也可以注册。
 
  目前,碳账户的应用主要基于碳账户下个人或企业生活、生产场景下的相关低碳行动信息,转化为数字语言,并嵌入其他生产、生活等应用场景中,以此来撬动碳账户更多功能。近年来,多家银行、电商平台纷纷布局个人碳账户。但总的来看,通过设计的特定低碳场景难以有效覆盖不同用户的多样化消费需求,而此次中信碳账户在银行卡用户覆盖面、绿色减排场景、减碳量核算等方面较以往有较大突破,不但让更多绿色低碳行为可计量、可追溯,而且在个人消费端减碳迈出重要一步。
 
  个人碳账户助力消费端减碳大有可为。据中科院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居民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占全社会碳排放总量的一半左右。实践中,居民日常消费具有小、杂、散的特点,比如,一次电子支付、一次绿色出行……金融机构把不同场景的碳积分关联到个人碳账户上,再通过与信贷优惠、商品代金券等相关权益捆绑,一方面倒逼企业生产端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有利于引导用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需要强调的是,个人碳账户存储的是用户日常行为的碳减排量,并不是货币。商业银行为何对于布局碳账户市场积极性较高?答案不难理解,一方面碳账户是金融机构探索绿色金融的有益尝试,尤其是针对个人的绿色零售业务,通过创新个人绿色金融产品,契合新发展格局下的扩大内需战略以及银行的零售转型定位;另一方面把金融服务与用户减排行为有效衔接,不仅增强银行与用户的黏性,在精准营销的同时还能拓展其他碳金融业务。
 
  在利好政策的推动下,居民消费渐向绿色消费转型,个人碳账户迎来新契机。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个人碳账户作为绿色金融服务的一种,金融机构理所应当抓住行业新风口,提高金融服务产品向绿色低碳消费倾斜水平,引导消费者树立绿色消费理念,将消费者的消费潜力变为绿色消费动力。
 
  个人碳账户在驱动绿色消费方面被市场寄予厚望,但从金融机构、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统一的减排量计算标准、不同企业与平台不兼容,比如,同样是乘坐公交出行,碳积分数值差别很大。想破解堵点和难点,仅凭银行机构一己之力远远不够。碳账户作为一项由政府、金融机构、平台企业等多主体参与的系统性工程,在政策上要形成有效的闭环机制,除以补贴、减税等政策形式吸引社会资本对个人碳账户的支持外,建议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碳减排计量标准,推动个人积攒的碳排放量参与碳市场交易。比如,平台企业把用户积攒的碳积分打包卖给需要碳减排量的企业,然后把收益反哺用户,吸引更多用户践行低碳理念。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市场培育和数字科技愈发成熟,不同平台、机构之间将打通数据要素壁垒,这个过程中如何确保个人信息采集安全至关重要。对于监管部门而言,应制定科学规范的方法加大信息安全监管,防范数据被二次利用和个人信息过度披露所带来的风险隐患,着重在数据隐私、服务终端、数据接口等方面把好关,推动个人碳账户引领绿色消费新风尚。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

省区市分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会城市碳交易所,碳市场,碳平台)

华北【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保定、山西太原、内蒙】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吉林长春、辽宁沈阳】 华中【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河南郑州】
华东【上海、山东济南、江苏南京、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浙江温州、福建厦门】 华南【广东广州深圳、广西南宁、海南海口】【香港,澳门,台湾】
西北【陕西西安、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西南【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云南昆明、西藏拉萨】
关于我们|商务洽谈|广告服务|免责声明 |隐私权政策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信息部 国家工商管理总局  指导单位:发改委 生态环境部 国家能源局 各地环境能源交易所
电话:13001194286
Copyright@2014 tanpaifang.com 碳排放交易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6041442号-7
中国碳交易QQ群: 6群碳交易—中国碳市场  5群中国碳排放交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