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在《财经》年度对话2022
论坛上,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住建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表示,在双碳战略实施过程中,部分地区由于缺乏知识和经验,出现了“碳冲锋”“拉闸限电”等现象,这是不应该的。双碳战略是一个长期战略,碳达峰只是
碳中和的其中一环。仇保兴表示,纵观西方国家的工业发展史,城镇化、工业化起源最早的英国在1973年实现了碳达峰,欧盟等二十几个国家也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实现了碳达峰,这是自然的碳达峰。
“(实现)自然碳达峰有三个条件:第一,完成城镇化,不会再出现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第二,深度老龄化,投资和耗能会减少;第三,完成工业化,由工业化向后工业化转移。”仇保兴表示,完成这三个过程,碳达峰自然就会到来。
仇保兴指出,当前很多人对零碳企业、零碳工业园存在认识误区:“(零碳并不是)只要有钱,买绿电、
绿色能源,运行过程
碳排放归零。这实际上是把减碳的责任外包了,这是‘富豪式’的减碳,其实没什么意义,如果全国都这么干,实际上是一种虚假的减碳,我不提倡。”
仇保兴表示,要通过自身生产方式转变实现减碳,购买绿电只能作为减碳的补充方式,而不能把它当作主要方式。
此外,仇保兴还提醒,要慎重看待生物质能源发电。此前有测算称,如果种植亩产5万斤的超级芦竹达到10亿亩,使用其干物质来发电,可减碳40亿吨。仇保兴认为这个估计过于乐观,他表示,当前还没有生物质能减碳的准确测算模型,目前最乐观的估计,通过生物质能可实现的减碳比例也只有40%。是否要拿出大面积优质农田来进行生物质能源开发,还须慎重考虑。
【版权声明】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和作者,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之用,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做删除处理(QQ:51999076)。